向绿而行,共绘发展新图景(连线评论员·关注中部地区崛起③)

发布时间:2024-11-25 00:49:04 来源: sp20241125

  对话人:

  李浩燃  本报评论员

  徐补生  山西日报评论员

  李  兵  河南日报评论员

  

  李浩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实践中,如何增强系统思维,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徐补生:春季来山西,驾车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畅行,可观黄河安澜、览千里锦绣。这条路连接起生态保护、全域旅游和特色产业,正是山西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缩影。今天,“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已成为山西人的共识。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把握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辩证关系,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就有了破题的金钥匙。

  李兵:漫步黄河河南段,听“智能石头”讲述绿色故事。这种外观像石头的传感器,均匀安装在黄河坝垛迎水面的上部、下部,如果根石发生晃动、位移等变化,预警信息会自动推送给一线技术人员。这些年,河南运用高新技术给黄河“量身定制”安全红线,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与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任务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有力促进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整体提高。废弃矿山变有机果园、“四乱”河流变“百里画廊”,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发展成果反哺高水平保护,美丽河南建设正积厚成势。

  李浩燃:提起山西,就要谈“煤”。近年来,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纵深推进,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创造了两个能源赛道互补互动的生动实践。怎样先立后破、以进促稳,让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动能更强、底气更足?

  徐补生:巩固拓展煤炭和煤电优势,充分挖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潜力,2023年,山西能源保供5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继续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才能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立足煤炭大省资源禀赋,山西正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不断加强煤炭、煤层气、煤电等兜底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新型储能,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李浩燃:近年来,围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河南不断发力,推动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既要做好降碳、减污的减法,又要做好扩绿、增长的加法,河南怎样找准统筹协调的突破口、发力点?

  李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河南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形成多元路径、多样模式。比如“点绿成金”模式:栾川县依托独特的地貌特征、82.7%的森林覆盖率,旅游业快速发展,“栾川印象”农产品远近闻名。又如“绿色金融”模式:新县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和古村人文历史优势,以乡村旅游为主打产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为降碳,鲁山县一家水泥企业在荒山上架设10万块光伏发电板,不仅实现水泥生产用电自给自足,而且将盈余入网交易,在碳交易市场上“大展拳脚”。2023年,全省355个减排项目落地、1307家工业企业分类改造升级、新增198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园区。

  李浩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如今,绿色低碳已成为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怎样立足中部地区实际,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李兵: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河南立足自身实际,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以开展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为契机,河南全链条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一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涌现出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焕发新生机,插上“绿色翅膀”。

  徐补生:“晋创谷·太原”先行区揭牌成立,首批入驻企业、团队68户;晶科能源“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致力打造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超级数字工厂”。今日山西,新能源汽车加速突破、全力赶超,新材料、光伏、光电、煤机智能制造等产业提质拓面、发展势头强劲。提升投资质效,抓好制造业项目建设、能源领域项目投资、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山西正在加快培育新产业、释放新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2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