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更丰盛的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2024-12-15 16:33:06 来源: sp20241215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留守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视频连线。

  新发地商户王惠东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当时总书记提到粮、油、肉、蛋、奶、果蔬,后边专门还加了一个‘菌’字,总书记对产品的丰富性非常重视”。

  三十多年前,刚到福建宁德工作的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大食物观”。他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聚焦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

  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大食物观的内涵,总书记说:“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食物总消费量从1978年的每人每年515公斤,增长到每人每年超过1400公斤。城乡居民人均原粮消费,由1978年每人每年近248公斤,下降到130公斤。

  减少主食摄入、增加副食摄入,注重食物种类多样性和营养搭配。现在,蛋奶果蔬菌等这些一直被我们称作“副食”的食物,也逐渐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幸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看准了”的必由之路。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耿志民

  主编丨单泽

  编导丨刘晏 李斌

  策划丨兴来 宁黎黎

  摄像丨赖健 于川 毛文卓

  剪辑丨尹杰

  配音丨王帅天

  视觉丨高凌潇 蒋朝君

  音编丨马思遥

  资料丨毛文卓

  外联丨林铭浩

  统筹丨杨波 遇剑 毛卉 刘霄

  合作丨总台广东总站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