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3:03:19 来源: sp20241221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孙阳)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国资国企面向产业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打造现代新国企,确立了新的方向和起点。
着眼未来,国有企业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再升级?日前,多位专家学者、国资国企管理者及全国国资国企系统创新团队代表围绕“打造现代新国企·提升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在由《国企管理》杂志、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国企改革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上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朱光耀认为,要特别注意欧盟今年10月1日实施的碳边界调节机制带来的影响;另外,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明确提出,要确保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同时决定在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翻两倍。这些要求以新型能源的不断发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表示,探索和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既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第一,政企关系影响甚至决定着国企的发展方式、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和布局结构,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理论逻辑;第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地发挥国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和支撑作用,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时代逻辑;第三,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国企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任务,这是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现实逻辑;第四,处理好国企与政府的关系,对国企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是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底层逻辑;第五,实现国企管理创新要求,这是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现代新国企的内在逻辑。
国务院参事杜莹芬认为,中国企业应当结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发展历史基础,在吸收、消化、创新基础上,积极探寻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路径:一是强调数字驱动的智能化生产运营;二是强调数字资产的新型财务;三是强调与企业战略相契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四是强调与企业战略全过程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五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导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通过国企管理年会这样的平台,不断总结、提炼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经验,展示现代新国企样本,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理论内涵,还必将引领带动更多的企业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国企力量。”《国企管理》杂志出版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王献新表示,管理创新与涵盖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技术创新协同联动、相互促进,才是衍生出“新质生产力”的源泉。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深入推进。围绕价值创造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是此轮改革的两大重点,目的是打造更有活力、更高效率的现代新国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打造现代新国企在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提升新质生产力,要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六方面的基本特性。第一,先进性。现代化产业体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产业转型升级符合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第二,协同性。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演化中,各类生产要素有机组合、各类企业高度协同、各产业之间有效配合;第三,完整性。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供给端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第四,包容性。在产业体系形成中,要先立后破,不是把所有传统产业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应该有序推进其转型升级;第五,开放性。要建设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第六,安全性。把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对链条上的各环节、主体、要素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
(责编:王震、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