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深度融入协同发展 跑出转型“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11-24 13:58:00 来源: sp20241124

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杜一方)近十年来,地处首都“南大门”的河北省保定市锚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定位,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持续推进城市转型、产业转型齐头并进,在承接疏解中加快高质量发展,并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生活品质。

创新要素加快落地转化

北京向南150余公里,在保定朝阳北大街,两栋深蓝色“双子楼”熠熠生辉。2015年4月底,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投入运营。

“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9年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从北京中关村外派到保定,开启双城生活,带领团队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带土移植”将中关村基因植入保定。

在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走廊上的18张专利证书引人关注。“这仅占专利总数十分之一。”公司负责人史文宝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团队主导研发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就是在这里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

截至2023年底,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余家,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亿元,拥有知识产权千余件。

眼下,保定深度对接京津创新资源,与中国科学院等对接交流常态化,形成“京津研发、保定转化”创新驱动发展格局。2023年保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3.48%,居全省第一,2015年至2023年底共吸纳京津技术成果交易1368项。

紧密协作中促优势互补

在位于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花卉博览园,3.5万平方米的交易温棚内鲜花怒放,千余种花卉通过物流专线销往全国。

近年来,这个我国北方最大的农产品商贸流通综合体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有8700余家经销商和企业入驻经营,3万多在京务工人员来到河北安家落户,经营品类达400余种。

“我们正加快构建全业态一站式农产品商贸流通平台,打造服务京津冀的‘菜篮子’‘果盘子’,2023年果蔬交易量达1830万吨。”首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魏树俭说。

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也是强化产业协作的一个缩影。长达2.2公里的试车线上,一列北京地铁车辆正进行调试。“我们制造的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等列车即将开跑。”河北京车总经理钱兆勇说。

60天办清证照,240天完成车间建设,415天全面投产……作为2017年保定引进建设体量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河北京车发展迅速,并带动配套产业发展。

在产业协同领域,保定与京津紧密协作、优势互补。截至2023年底,保定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499项,总投资3837亿元,42家央企在保设立央企子公司255家。

共建共享释放民生红利

“家门口看病省时间,也减轻了经济负担。”3月初,记者在保定市人民医院见到51岁的肝衰患者赵某红。2022年保定市人民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建立深度技术合作、落实同水平化管理,这给在京保两地奔波的她带来转机。

保定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贾建茹说,他们在北京佑安医院帮扶下成立了疑难重症肝病区和ICU,选派人员赴京进修学习,北京专家定期来保定坐诊,不仅解决了疑难重症患者看病难,还带来了最新诊疗理念和手段。

近年来,保定主动深化与北京多家优质医疗机构合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同时不断推动教育协同惠民利民,特别是与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与学科建设三个层级的合作成果丰硕。

保定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处长胡沛勇介绍,目前已形成京津保石轨道交通60分钟交通圈,全力构建“五纵五横四联两环”的高速公路网络和“米”字形铁路网络布局,以支撑产业协同和人员往来。

十年来,保定在与京津深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协作中成效显著,使得越来越多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