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3:25:44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 谢雁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2024年步入第11个年头,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领导的研究团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研究,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树立和倡导包容性全球化”“打造新的国际发展知识”“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等十大方案,旨在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新十年:机遇、挑战与展望”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三届年会1月20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年会一项重要成果,刘卫东团队最新完成的“一带一路”专题研究第9部学术专著《“一带一路”怎么干——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思考》(简称《“一带一路”怎么干》)重磅首发,其针对性提出十大方案的具体内容也正式发布。
1月20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三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年会一项重要成果,刘卫东团队最新完成的“一带一路”专题研究第9部学术专著《“一带一路”怎么干——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思考》重磅首发。图为白春礼院士(左)和刘卫东研究员共同为新书首发揭幕。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刘卫东介绍说,新书基于案例研究,从理论上探讨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形成的主要理论观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一是树立和倡导一个新的、照顾到弱者和基层的全球化理念,即包容性全球化;二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打造新的国际发展知识;三是正确处理制度和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建设模式,并以系统观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四是正确看待基础设施引导型发展模式,科学设计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五是重视“联合出海”,打造本地功能一体化的投资模式或投资联合体;六是学习和积累与国际、国家、地方和社区等不同尺度利益攸关方打交道的经验;七是充分发挥海外经贸合作园区的“温室”孵化作用;八是重视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九是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对国内发展的拉动作用,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区域发展的紧密衔接;十是重视各方面风险防控工作。
他指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基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全新的合作理念和合作模式,其精髓是“丝路精神”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其内涵是包容性全球化。研究团队认为,当今世界既要继承经济全球化有益的一面,也要针对局限性进行改革,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提供了一个改革的平台和方向。
1月20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三届年会在北京举行,刘卫东研究员介绍当天首发的《“一带一路”怎么干——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思考》学术专著。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刘卫东说,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方面,《“一带一路”怎么干》新书提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已成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重点。2020年以来,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总体布局紧密结合。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工作领域包括:共建绿色能源体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提高生态系统韧性;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共筑绿色发展模式;推广可持续生计、实现绿色减贫;加强发展知识联通、因地制宜探索绿色现代化模式;建立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行性选择,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日益关注,共建国家期待对中国发展实践的系统化研究和理论化提炼,以改善国际发展知识的有效供给和交流互鉴。另一方面,作为负责任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也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因此,“随着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往愈发密切,其相互之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需要发展知识的‘软联通’,携手探索包容性全球化道路,打造新型国际发展合作模式。”刘卫东强调说。(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