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2:47:05 来源: sp20241127
油画《奔流到海》,作者范迪安。
版画《智慧黄河》,作者沙永汇。
油画《千里堤防——固堤泰千里》,作者邱琳。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为古往今来艺术家的重要创作内容和审美对象。新时代,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黄河激荡起更为雄浑的时代交响。从写生到创作,各地美术工作者以敏锐的感知,在深切体悟黄河精神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艺术形式绘写壮阔的黄河画卷。
以时代性抒写展现新变
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围绕黄河展开的主题创作数量大、表现范围广、内涵挖掘深。一代代美术工作者以丹青华彩礼赞黄河,不同时期均留下了经典力作。在继承创作传统的基础上,新时代美术工作者持续深挖这一主题,用多彩的艺术语言抒写黄河新变。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深化,黄河流域生态面貌焕然一新。美术工作者思接千载,从多个视角表现治理成效。沙永汇版画《智慧黄河》聚焦新时代黄河治理,用立体主义手法组合5G基站、大型涵闸及黄河旅游景观开发等重要工程。涵闸曲折,基站高耸,人声鼎沸,交织盛世华章。白海红中国画《黄河两岸换新颜》,带领观者从云端俯瞰大地,感受黄河岸边青山苍翠、高楼林立、风力发电机组遍布的宏阔景象,铺展黄河两岸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更多的哲思在美术工作者笔下显现。在“黄河颂——中国国家画院黄河文化主题写生创作作品展”上,何加林中国画《谁赋丹赭染鹊华》以大胆的艺术想象,将赵孟頫笔下的鹊华二山和泉城济南现代风光统摄于同一画面,云雾缭绕,黄河蜿蜒,雅致的青绿设色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相得益彰,古今对话间更凸显进取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岁岁安澜是黄河流域人民的长久期盼,在一代接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下,黄河安澜如今已成为现实。从忧患之河到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的时代之变也促使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思想发生转变,一些展现黄河流域人民新生活的作品成为展览亮点。在“喜迎二十大·山东省黄河主题美术创作大展”上,张望中国画《黄河公园》、张宜和何怀雨创作的中国画《见证安澜》等作品,创作视角从人与河的斗争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刻画黄河岸边的幸福生活场景,反映了黄河安澜的时代新象和人们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黄河颂——中国国家画院黄河文化主题写生创作作品展”展出的卢禹舜中国画《黄河安澜 天下大穰》,则重在呈现河清海晏的自然景观。作品为巨幅纵向构图,上段展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景象,中段以层波叠浪中遨游的鱼等意象寓意国泰民安,下段从宏大视角转向精微刻画,表现了风调雨顺的丰收之景。整幅画面以黄河文化与现实生活相交融的图景,表达了对黄河安澜的期盼。
还有不少从艺术形式到表现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比如邱琳油画《千里堤防——固堤泰千里》、于会见油画《天下安澜——小浪底》等。这些新作,通过对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等形式要素的运用,强化时代审美特征,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文脉和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从而丰富了黄河主题的美学形态。
以个性化表达诠释内涵
“天下黄河——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黄河新篇 来自长安’美术作品晋京展”……从近年举办的系列黄河主题美术作品展可以看出,新时代的黄河主题美术创作,汇聚了广泛的参与群体,不仅视野宽阔,艺术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来自不同地区的美术工作者,将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融入创作,创新媒介语言,个性化表达呈现鲜明的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进一步丰富了黄河主题内涵。
多维诠释主题,让黄河文化更加立体、生动。同为表现黄河之源,潘缨中国画《大河之源》从人民生活与黄河紧密相依的视角,刻画了自巴颜喀拉山流淌而下的九曲黄河如玉带般蜿蜒向前的开阔景象,人们穿行在仙境中,奏响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织的乐章;张垚、朱沙、翟启兵创作的油画《大河之上》,则以跨时空的三联画,通过星火、家园、筑梦3个主题,传递黄河所孕育的民族精神;周宗凯油画《三江源礼赞》跳脱对黄河的简单描绘,以三联画叙事和雕塑式的群像塑造,强化了守护好“中华水塔”的使命感。
创新艺术表达,有利于更好展现丰富、壮美、深邃的黄河文化与精神内涵。在内蒙古自治区文联等单位主办的“大河奔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上,通过张德育油画《黄河边上的烽火台》等作品,可以领略黄河流域深厚的文脉艺韵。还有一些美术工作者以多元形式弘扬厚重的黄河文化。比如,代大权版画《浪遏飞舟》、方昕雕塑《黄河谣》,以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彰显黄河蕴藏的勇于拼搏、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
切入视角和意境营造不同,创造的黄河意象亦不同。同是聚焦黄河入海口景观,在“沿着黄河遇见海”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上,刘明波、袁梦、韩烨廷创作的中国画《一向黄河飞》以双联画形式,通过水波荡漾的河面和一只白鸥独立栖息的画面对比,展现湿地绿色生态;孔维克、贾荣志创作的中国画《黄河入海流》,则艺术再现了黄河汇入渤海时黄蓝两色交织而成的特殊景观。同是表现黄河自然之美,姜宝林、姜满创作的中国画《天上来》意在以七彩丹霞映衬黄河的质朴无华,在极具构成感和色彩对比的画面中营造宏阔而震撼的气势;胡伟综合材料绘画《银波》则从精微视角切入,综合使用宣纸、麻纸、矿物和植物颜料,以及折叠、揉搓、泼洒等手法,拓展表现语言。
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丰富了对黄河之美的诠释。不论是具象、抽象还是象征,美术工作者在自然的黄河、生命的黄河、人文的黄河、观念的黄河之间,不断拓展黄河的视觉呈现方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受和人文思考。
以持续“深扎”讲好故事
黄河的壮美与崇高激发无数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艺术灵感。新时代,如何在时代精神与艺术使命的辉映中讲好黄河故事?这是美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组织创作拓展艺术视野,提升作品质量,是新时代黄河主题美术创作的重要方式。2019年底,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沿黄9省区文化和旅游厅等共同启动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汇集创作成果举办了“长河大道——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近百件新作,深入挖掘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成就,浓墨重彩讲述“黄河故事”。工程的启动,形成黄河主题美术创作新高潮,并进一步带动了黄河主题学术研究和创作,使黄河主题创作更加丰富多元。
创作的厚度离不开扎根生活的深度。为避免创作浅显化、语言程式化,各级美术机构持续开展深入广泛的沿黄写生和采风活动,使创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沉淀情感、升华创作。比如,中国国家画院先后组织本院70余名美术工作者,深入黄河流域9个省区,沿着48条线路采风写生。刘建中国画《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康雷版画《黄河新生态》等作品,既有山川风貌的写意呈现,也有现实题材的宏大叙事,力求在时代语境中创新阐释黄河文化。内蒙古、山东、四川、陕西等地,也纷纷组织美术工作者深入沿黄流域采风写生,用艺术之笔展现各地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图景。青年创作人才的培养也越发受到重视。河南大学“黄河文化主题中国画青年创作人才培训”项目,通过名家宣讲、大家亲传、采风考察、绘画创作、展览推广等方式,推动美术创作,深化黄河文化内涵研究,助推黄河主题创作不断深入。
还有一批美术工作者长期深耕黄河主题,为新时代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做出表率。作为“天下黄河——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等活动的总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自己也创作了不少与黄河相关的油画。他认为,沿着黄河流域进行采风调研,可以近距离感受黄河新气象,进而表现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这也是今天美术工作者立足中国大地、表现中国艺术、展现中国气派的生动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油画家王克举自2016年起历时4年、行程4万多公里绘制了百米长卷《黄河》。从黄河源头至黄河入海口,画作将黄河不同区段的代表性景观串联起来,通过将中国画“写意精神”与油画对互补色的应用相结合,展现黄河不同区段、不同季节之美,绘就一条人文长河。如画家自己所说,“当我拿着画笔跋涉徘徊在黄河岸边的时候,就是想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生态和文化,从而让我笔下的每一处景点都更准确、更具特色且饱含人文精神。”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徐惠君,持续关注黄河题材,仅前往壶口瀑布写生就达百余次。他以传统笔墨强化光影效果,画面中,浪花击石形成的雾气等生动而鲜活,壮美而富有层次感。虽然视角不同,画家笔下的黄河都表达了对黄河文化和精神的理解。
大河奔腾不息,沉淀着厚重的文脉,奔涌着讲不完的故事。美术工作者心贴大地、情贴生活,深入把握黄河精神的时代内涵,用诚挚之笔讲好黄河故事,为奋进新时代注入精神力量。
(作者为《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