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有了伦理指引

发布时间:2024-12-17 00:37:27 来源: sp20241217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近日,科技部网站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据悉,基因组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并为诊断、治疗和预防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了《指引》,供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指引》指出,人类基因组编辑临床研究应仅限于“以治疗或预防为目的的医学干预”,禁止对研究参与者进行非医疗目的的基因组改变;在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中,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进行基因组编辑研究时,严禁将编辑后的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用于妊娠及生育。

  对于人类基因组编辑,《指引》提出了5项原则,同时提出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一般要求”,强调要保护研究参与者,应确保对研究参与者的安全和基本权益的考量重于对科学知识增长及对未来人类健康获益的考量;《指引》提出,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应获得研究参与者明确、有效的知情同意,如果研究过程中发现风险可能增加时,应再次获取研究参与者明示的知情同意,研究参与者可在任何阶段无条件退出研究。

  《指引》指出生殖系基因组编辑临床研究需要更深入的伦理考量,包括但不限于:编辑错误(脱靶)、编辑不完整的风险;改变的基因一旦被引入人类,将难以消除,并且不会仅仅保持在某一个社群或国家;对某些群体的永久性基因“增强”,可能会有损人的尊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应特别考虑个体和未来世代存在携带变异基因的可能性等。

  《指引》强调,目前进行任何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是不负责任和不被允许的。只有在对获益与风险以及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充分理解和权衡,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得以解决,已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经严格审慎的评估并在严格监管下,才可考虑开展临床研究。

  据悉,《指引》将会定期评估,适时修订。(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