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与破,音乐剧加速抵达更阔的观众群

发布时间:2025-01-02 00:16:53 来源: sp20250102

  融与破,音乐剧加速抵达更阔的观众群

  上海音乐剧市场热闹非凡,业内人士提醒高质量发展步伐要快更要稳

  ■本报记者 姜方

  “中国音乐剧发展至今已超过40年,简单模仿、仅制作中文版的时代该结束了。”原创音乐剧《麦克白夫人》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首轮30场演出昨天收官,这部由上海文化广场与徐俊戏剧联合海外资源共同创制的作品,标志着全新的中外联创模式正在申城舞台逐渐成型。“在国际化主创的相互欣赏、交流与碰撞中,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和创新的可能。”徐俊告诉记者。

  最近,申城舞台不仅有《麦克白夫人》《德米安》等中外团队联合打造的音乐剧热演,从高校到演出方都在探索剧校融合新模式,打破艺术美育边界。近日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出品的音乐剧《摇滚学校》走进上海市世外小学,为300余名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音乐剧工作坊;刚结束热演的上海音乐学院出品红色题材音乐剧《忠诚》,以“音乐+思政”的路径将作品送进上海杉达学院……从舞台到校园,东西交融的“融”与突破圈层的“破”,如双翼助力音乐剧充满活力地触达更多观众,实现青春一代与时尚艺术的双向奔赴。

  东方式转身让“麦克白夫人”学得畅快

  “从剧本、音乐到演员,我们以拥抱世界经典的胸怀与国际班底合作。以全英文形式演绎,意味着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找演员。”徐俊告诉记者,拥有“德奥音乐剧女王”美誉的玛雅·哈克福、西区热度极高的演员理查德·卡森、曾在西区版音乐剧《汉密尔顿》中饰演主角的英国演员卡尔·昆斯伯勒,都在此次中国首演中贡献了各自的高光时刻,“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外国演员加盟,我们计划把《麦克白夫人》推向海外市场”。

  剧组中不仅有国际知名演员,也有何亮辰、王梓庭、赵伟钢、庞盛之、殷浩伦、马灵奇等中国翘楚。舞台交锋与合作中,玛雅·哈克福追求写实,对人物气息、情绪、逻辑把握等细节严格捕捉,让后辈们获益匪浅;西方演员对中国写意美学和留白之美同样赞不绝口,这恰恰是中外联创版《麦克白夫人》的整体风格。“比如一个东方戏剧式的转身,也让玛雅等外国演员花了不少时间揣摩学习,才找到感觉。”徐俊说。

  “座位离舞台超级近,细节尽收眼底”“镜像视角太棒了”……此次《麦克白夫人》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开放式双面看台与对称的舞美结构,都让观众们感到新奇。主创从原著镜像设置的文本人物中获得启发,把隔空绝杀等场景都设置成镜像。由百年老船厂改造的表演艺术新空间,见证先锋、前卫、实验性的创想在这里落地。

  一部新创作品不免有提升空间,从音乐到剧情,业内人士和观众也指出《麦克白夫人》需要成长的地方。“原创精神就是不害怕失败,我们会往更好的方向努力。”在徐俊看来,年轻从业者身上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创新的冲动与灵气,“当我们都能以百分之百的热情、精力与勇气投入原创,中国音乐剧行业将会有光明的前途”。

  在高燃课堂的实践中感知艺术之美

  “音乐剧教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70岁时的突破之作《摇滚学校》今夏将于前滩31演艺中心上演。在原版经典即将飞抵上海之际,该剧全国运营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携手音乐剧教育机构“爱作剧”开启系列校园活动,为申城学生们带来高燃音乐剧课堂。

  在上海市世外小学的工作坊里,从打响节拍、揣摩歌词唱腔的轻重音,到和着伴奏学唱一段完整的歌曲,再到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数分钟的片段展演,颇有音乐节现场的热烈欢乐。

  剧中,落魄的摇滚歌手杜威·芬始终心怀梦想,偷偷在父母和校长眼皮子底下组建一支校园摇滚乐队,带领孩子们释放真我。而校园工作坊现场,留言板上贴满了写着孩子们心声的彩色便签,鼓励他们放飞梦想。

  过去数年中,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先后以《音乐之声》等剧目走进校园。“音乐剧并非高不可攀,相反,它形式新颖多样、现场氛围轻松、容易入门。”总经理戴筱莹表示,近年来上海中小学生校园音乐氛围越来越好。

  制作原创音乐剧的脚步走得再稳些

  申城舞台大中小剧场各类音乐剧盛装上演,市场繁荣了、就业机会变多了,固然值得欣喜。但也有业内人士冷静地表示,“每年首演的原创剧目虽多,质量上乘的仍然屈指可数;演员特别是头部演员资源缺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无论是奔着大IP还是明星去,现在卖座的音乐剧都拥有比较强的垂直观众群。粉丝为了某个明星买票可以不计成本,但老百姓对高价位演出票的消费力明显下滑,除非一部戏口碑极佳观众才愿意埋单。”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十几年前一部海外大戏引进上海,得益于极强的宣发力度,有可能获得票房大丰收。“现在已步入碎片化传播时代,一部音乐剧能触及观众的范围和力度不像过去那么大,这也导致一些原创新剧要获得大众的关注变得相对困难。”

  仅以上海文化广场的60万会员为例,他们贡献了这家剧场超过80%的票房。如何让剧目触达更多对音乐剧有兴趣的观众,需要多方深耕细作。学者认为,大众对音乐剧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力、对戏剧生活的认识依然有待提高。

  “中国音乐剧的创作根基还没有那么深,因此制作原创音乐剧的脚步切莫太急,可以走得再稳一些。音乐剧是一门在不断创作中日臻完美的舞台艺术,需要通过一轮轮的剧本朗读、工作坊等环节反复调整,在首演前的打磨环节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费元洪对中国香港两部原创音乐剧《顶头锤》《大状王》印象深刻,“作品前后花了九年时间孵化,融入当地特色的音乐语言也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

  从业者们认为,做原创音乐剧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在百老汇有商业上的亏损也很正常,毕竟从起用怎样的演员、如何宣发到场次票价设定等每个环节,都会影响作品的票房与口碑。当务之急,还是要不断总结原创经验,从海内外音乐剧从业者身上获得养分,提升本土创作者的经验与技术能力。(文汇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