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44:05 来源: sp20241230
作者:刘水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消息称,从元旦假期开始,学校面向社会扩大校园开放规模。同时,为提升公众参观体验,还将盘活校内资源,为游客打造文化之旅。学校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有序推进校园开放,加强清华优质育人资源辐射和文化资源共享。
高校对社会承担文化资源共享的社会义务,对校内更须进一步做好文化育人工作。文化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推动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内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重要途径。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有助于更好引导青年学生以科学的文化理论武装头脑,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中彰显青春担当。
明确育人目标,教育学生担当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文脉传承、文明交融的内在规律。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而青年则始终代表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进入新时代,高校也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引导学生不负历史和时代所托,不负党和人民所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把握育人原则,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认识,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更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实践经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要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国内与国际相贯通的原则,在“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大格局和大视野中,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涵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理性平和的文化心态,有力彰显当代中国文化的强大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
丰富育人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无论是对整个民族而言,还是对一个个体来说,离开厚实的文化积累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就无法实现长远的发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丰富的文化内容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感染人,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一是加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理论教育,系统讲述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同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四史”教育,切实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涵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强化艺术和审美教育,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使其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而充盈。
优化育人方法,激励学生投身文化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非常需要创新的领域。作为社会中最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广大青年理应活跃于文化创新的最前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教育学生担当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最终目的就是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实践,勇做推动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创新不是语言上的标新立异,而是理念和行动上的革新与突破。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投身文化创造,要不断优化文化育人方式方法,打通课内与课外、网上与网下、学校与社会,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明创建、社会文化实践,将求新求变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本领,以拼搏进取、创新创造的毅力和恒心走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前列。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