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今日一同走近教育家陶行知

发布时间:2024-11-09 23:32:06 来源: sp20241109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教育先驱,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引领着教育的航船,启迪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灵。8月2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制作,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公益支持的系列节目《大教育家》之《陶行知》将在央视频APP上线。本期节目,我们将跟随演员岳旸,一同感悟陶行知先生的育人智慧,回顾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陶行知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191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学习教育。1917年,陶行知学成归国后,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主张“到民间去”。同时,他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1939年,面对普及教育的不足,陶行知先生决心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主要招收因战争失去父母的流浪儿童,也培养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不让任何一个孩子的潜能因缺乏机会而枯萎。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育才学校设有音乐、舞蹈、文学、绘画、自然、社会、戏剧等班组,艾青、贺绿汀、戴爱莲、章泯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学校任教。他强调:“要让学生从老百姓中来,学成以后再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创办一所学校谈何容易,育才学校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学校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陶行知将教师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者之心,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中国平民教育。

  在本期节目中,演员岳旸带领我们回到1939年7月20日,重温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团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团起来做自觉觉人的小先生;团起来做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团起来做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如今,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们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精神,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刘雅林提出,学校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以陶行知等教育家为榜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者和引路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把“教育家精神”外化为实际行动。

  (央视频微信公众号)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