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21:26:38 来源: sp20241031
诗无达诂。
湖南长沙窑兴起于唐安史之际,作为民窑罕见于文献,在当时却繁盛一时,印尼海域“黑石号”沉船上发现的5万多件长沙窑的外销瓷器,就是最好的证明。
唐代诗人李群玉(808-862)留下《石渚》(石渚即现在的长沙丁字镇,是长沙窑烧制的核心区域)一诗,描写长沙窑的繁荣景象:“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周世荣在《长沙窑彩瓷》说:“长沙窑以烧彩瓷为主,同时也兼烧青瓷和少量的白瓷。但青瓷比不上越窑青瓷之坚细,而白瓷也敌不过邢窑白瓷之雪白。长沙窑瓷器不以胎质取胜,也不以追求如霜似雪的釉质取胜,而是以彩色灿烂,繁花似锦的釉下彩绘装饰取胜。”
在釉下彩(现在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是釉上彩)装饰当中,有一首写于壶上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颇为引人注目,通常将此诗解释为一首情诗,充满哀婉与惆怅。
长沙窑瓷器器身上的唐诗有一百多首,其中仅十首见于《全唐诗》,一般认为这些诗歌出自底层文人或者工匠之手,通俗易懂,如:“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
上述几首诗歌的解释并无歧义,但对于一些所谓的闺情诗,笔者根据长沙窑的产品特点,认为这些诗歌是唐代风潮的体现,面向的是流通的市场,如“君生我未生”一诗,表现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私情,更可能是少长相惜的友情。
同样内容的诗歌并非只发现一件。除诗文完整者外,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焰红石渚——长沙铜官窑遗址2016年度考古发掘出土瓷器》一书中还报道过“君恨”“我恨”的残片,说明相同内容的题诗壶有多件,这种现象其实已经能够说明它的市场属性。长沙窑出土的盏子上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很好地说明了长沙窑产品是面向市场的民窑(在草市流通)。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263号墓出土了一卷唐代文书,是一名叫卜天寿的孩子缮写的《论语·郑氏注》。有趣的是,这名12岁的学生在写完规定的功课之后,还在卷末用稚拙的文字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卜天寿随手写下的文字透露出唐代西域孩童的教育细节,反映了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如果我们检阅长沙窑的题诗,会发现有一首与卜天寿的打油诗诗意相同的诗:“竹林青郁郁,鸿雁北向飞。今日是假日,早放学郎归。”
“早放学生归”的心理,真是古今一体,中外咸同。作为一种“共情”,很适合作为面向市场的商品。
赵文润在《隋唐文化史》里认为,唐代的乡村学校主要靠束脩和个人资助,所以受政局变化的影响不大,即使安史之乱以后,也没能摧毁乡学系统。这些论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远隔万里的新疆吐鲁番和湖南长沙窑会出现内容相近的题诗,这些相似性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唐诗在当时的写法。
空海在《文镜秘府论·南卷》里说:“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这说明大多数的唐诗其实从题材到意蕴都是类型化的写作。因此,西川在《唐诗的读法》中说,“纵观《全唐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诗都是应酬之作”。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见于《全唐诗》的作品还有一首名为《代答闺梦还》,看完简直像另一个人所作。
理解了长沙窑是面向市场流通的商品,长沙窑上的一些所谓闺情诗就有别解。比如,“君弄从君弄,拟弄恐君嗔。空房闲日久,政要解愁人。”“夜浅何须唤,房门先自开。知他人睡着,奴自禁声来。”“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以上所述均非私情。这类艳情诗写的是冶游的放纵,这类商品所使用的场合,也是公共场所而非私宅。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中说“唐末中原鼎沸,生灵涂炭,而词曲一科,反成熟于此时期。盖当时人民颠沛流离者多,益以寄其愁苦生活于文酒花妓,《花间》《尊前》,已撷其菁英,惜乎此外则摈而不录也。”
那么,“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该做何解呢?
郭预蘅《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中说,唐人阅历丰富,“与局束于半壁江山的南北朝文人相比,唐朝文人由于国家的统一强盛,所以气度恢弘,阅历丰富,他们大多注重事功”。所以,别离就成为唐人的常态,他们抒写别情乡恋,多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不作凄切缠绵的儿女之姿。
比如,“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再比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唐人的分别实在是太寻常了,“君生我未生”的故事也俯拾皆是。李群玉曾经得到宰相裴休(791-864)的荐举,两人相差17岁;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放还,先后在洛阳、兖州等地与杜甫游,前后两年的时间里“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相差11岁。
而写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与李白等合谓“饮中八仙”,李白不止一次为贺知章写诗,如《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两人相差41岁。
朋友之间太需要友情的慰藉,他们相逢于道中,相别于驿站,相交于冬雪,相忘于江湖。
(作者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杭侃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