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2:56:13 来源: sp20241116
近日,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有关零食包装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
零食也有“公摊面积”?很明显,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指的是零食包装中除了零食以外的其他空间。比如,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箱装牛奶里仅有5小盒,其余空间用纸板填充……零食“公摊面积”过大,引来一众吐槽。
零食“公摊面积”大,说白了,就是过度包装。这一现象看似稀松平常,实则为害不浅。首先,误导消费。绝大多数商品都要靠产品形象(也就是卖相)开拓市场。卖相好,自然销量高。零食过度包装,让商品显得更“有料”,让顾客觉得很“值得”,进而产生购买欲。此举,无疑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其次,浪费资源。没多少东西,却用“超大号”包装,如此“大而无当”相当不环保。往小了说,浮夸浪费;从大处看,增加环境污染,完全背离绿色低碳理念。
在这两“害”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让人担忧——恶性循环。不同品牌的相似商品,竞争激烈。一旦有人开始在包装上做文章,这场“游戏”就停不下来,势必竞相“追逐”,甚至愈演愈烈。
怎么办?为其瘦身,势在必行。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国家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传递严管信号;行业组织可评选相关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普通消费者,也可“用脚投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要想清楚,过度包装让商品看似超值,却给顾客上当的感觉,这种操作究竟值不值得?(广州日报 夏凡)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