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国潮东风 探索戏曲青春化的新命题

发布时间:2024-11-15 03:48:20 来源: sp20241115

  乘国潮东风 探索戏曲青春化的新命题

  ——从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说起

  不久前,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获得微博之夜颁出的“年度演出奖”。过去的数月间,这部作品及其主要演员,仅仅依靠粉丝二创视频就屡屡登顶微博热搜——这是很多影视剧与明星都难以企及的传播效应。

  这部作品的“出圈”,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一连串戏曲“出圈”现象中的典型一例。

  戏曲的传播需考虑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的心理惯性——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猎奇心,对独立身份和生活方式有着个性化的理解和渴望,更在意产品的质量和体验感。而今天,“国潮”二字已经从实体产品到文化创意几乎覆盖了各个领域,不仅成为活力、时尚、流行的代名词,更引领了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新龙门客栈》将作品定位为“新国风”,抓住的正是Z世代追捧国潮的心理,符合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偏好。其创作团队以“80后”“90后”为主体,他们有新意、有创意、有能力,善于从年轻人的视角和需求出发,对越剧形态进行重构和设计,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径与新思路。

  “老公姐”何以成为流量密码

  《新龙门客栈》在网络上的火爆,剧中扮演配角贾廷的女小生陈丽君功不可没。

  故事是在同名电影基础上的改编创作,讲述明代中叶宦官乱政,东厂总督曹少钦杀害兵部尚书杨宇轩,为保住杨家血脉,弟子周淮安和邱莫言带着杨家遗孤,逃至西域边关避祸在龙门客栈。曹少钦一路追杀至此,周淮安和邱莫言等人在店主金镶玉和刁不遇的帮助下,联手杀死了曹少钦,得以保住遗孤。在越剧版中,贾廷是次要人物,也是新创人物,但这个人物在性格上可塑性很强。一方面他要执行曹少钦的命令和金镶玉逢场作戏,借以套住周淮安以待曹少钦抵达;一方面他又立场松动,暗中帮助周淮安,是一个左右摇摆、亦正亦邪的人物,其复杂明显有别于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好坏分明的性格设计,而与熟悉影视文化的青年观众喜欢的人物类型不谋而合。加之陈丽君的表现时而英气逼人,时而邪魅迷人,网络评价“年轻人的戏曲DNA已被唤醒”。

  粉丝关注最多的,是陈丽君风流倜傥的形象和细腻的动作表情。她以女小生行当为基础,又吸收和融汇了影视化的表演手段,以区别于传统越剧的表演方式来演绎这个人物,使得粉丝们“被这挑眉和坏笑迷得神魂颠倒”,被她抱着金镶玉(李云霄饰演)的“爱的魔力转圈圈”所折服。由此可见,与传统戏迷所关注的扮相、唱腔、念白、身段等内容不同,粉丝们是凭借自己所熟悉的审美经验和兴趣点加以判断,是从自己在观赏体验过程中所能够读取到的信息里获取认同点。这种认同是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的好奇心满足,不完全是对戏曲的共鸣和理解,更不是基于戏曲审美特性的评价。

  “女扮男”是一种年轻观众熟悉的戏剧手法,结合剧中情节兼备了“奇”与“新”,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观众喜欢的艺术手段。以女性观众为主体的越剧粉丝群,亲切地称陈丽君为“老公姐”,名字的背后隐藏着粉丝期许的独特心理。女小生在表演上将儒雅小生的书卷气与女性婀娜俊俏的气质融为一体,符合粉丝对风流倜傥的才子侠士的审美想象,也满足了女性观众对理想伴侣的美好想象。

  而扮相俊美的越剧小生,向来以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和潇洒倜傥的气质展现在观众面前,从早年的尹桂芳到网络时代的“白马君安”,再到当下的“老公姐”陈丽君,越剧小生受到追捧的现象持续不断,从本质讲这正是越剧“角儿”魅力的所在。

  时尚和创新是深植越剧肌体的文化基因

  越剧此次收获的流量狂欢固然值得欣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不同历史积淀的300多个剧种,这些剧种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土壤有共性也有着鲜明的个性,所遭遇的困境和解决的方案不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剧种特点进行变通和应对。比如2003年推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热度延续至今,在戏曲界掀起了一股如何将“现代意识”与“传统经典”相结合的青春化传承方式的潮流,为戏曲应对新环境变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而越剧之所以能在诞生一百多年间的不同时期均有所谓“破圈”“出圈”,与越剧求新和求变的剧种基因有着关联性。越剧是在20世纪复杂文化环境中完成从乡土传统审美跨越到都市流行审美的最成功剧种,这个来自绍兴的地方小戏从迈进大码头上海伊始,便奠定了与时俱进的进化观念。从男班转向女性“髦儿班”,女子越剧的招牌在沪上打响之后,在商业文化竞争中确定了通俗流行的剧种特性和女性主体的观众群体。20世纪40年代是越剧城市化进程中获得大发展的历史阶段,最有名的演员旦角有“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有屠杏花、竺素娥、马樟花,以及当时已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如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她们以革新的思维向当时流行的话剧、影视借鉴观念,向海派京剧、申曲乃至古典昆曲取法经验,率先引进导演制度,对越剧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提升,实现了越剧的全新跨越。

  奠定越剧美学基石的四大名剧《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祝福》,是从古典戏曲文学、民间戏曲、古典文学、现代小说四个维度充分汲取营养,完成了与现代审美相融汇贯通的经典作品,为越剧的当代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越剧在文学故事上的优势,偏重生活化而非高度程式化的肢体语言,以及流行化的唱腔和通俗性的念白,使得其在表演形态上易于被年轻观众接受。此外,越剧兴起于长三角,这里是中国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人才,绝无仅有的地域优势,保证了越剧人始终能够走在创新前沿,在社会变化中不断调适,不断获得新的生机。

  《新龙门客栈》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担任总制片人、出品人、艺术总监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她亲自坐镇把握艺术风格和走向,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茅威涛是越剧创新的先锋人物,其颇具代表性的《孔乙己》《寇流兰与杜丽娘》等作品,一度走在越剧创新的最前列。这次她大胆培育年轻创作人,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发挥空间。与此同时,《新龙门客栈》在剧场空间中采取环境式的视听接受方式,让年轻人沉浸在武侠世界中,感受“大漠风情”与“西湖柔情”,体味武侠的传奇与情爱的纠葛,也是保证全剧得以成功的亮点。

  近些年来随着“国潮”兴起,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商业属性被重新激活。细化观众群体,根据其不同的消费特性,以新的思路进行专门制作和创作的戏曲艺术作品,会逐步形成一股消费潮流。“Z世代”是一群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关注冲动,同时又需要被引领走向合理消费的观众。他们虽然没有丰富的戏曲观赏经验,但由于成长于网络环境中而具备开阔的视野,有着更为个性化和小众化的审美趣味,一旦认定便会主动进行“补课”和深挖。这种主动性学习习惯,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便能补足鉴赏戏曲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他们往往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B站、抖音、小红书等网站中解读和传播戏曲,形成了独特的戏曲文化社区。毫无疑问,这些新晋的粉丝,是磕CP、做手办、自己画同人漫画、在网站开账号写同人文的“新新人类”,是戏曲未来需要吸引的观众群体。戏曲沿着这条青春化传播的路径,需要一群没有代沟的年轻戏曲人以自己的方式,与属于自己的观众群进行交流。同时,面对爆款流量带来的所谓“泼天富贵”,戏曲人需要理性对待,要清醒认识到成名之后的被追捧不过是明星的“光晕”效应,难以持久。《新龙门客栈》想要避免“昙花一现”,其根本仍是回归对戏曲本体的持续探寻与坚守的道路。

  (作者付桂生为戏剧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

  来源:文汇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