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富有时代气韵的中国交响(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11-22 00:15:09 来源: sp20241122

  交响乐流传至今兴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融入时代,与不同艺术形式密切互动。

  

  前些日子,读到一本乡愁主题散文集,不禁让我想起故乡北京的和平里街道。那里是我快乐成长的地方,也是我接触交响乐、走上数十年音乐之路的起点。正如音乐家总以心中的故乡为创作灵感,让交响乐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养分,也是我坚持不渝的艺术追求。

  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儿时耳濡目染。和平里街道有浓厚的音乐氛围,不少音乐家曾在此生活。词曲怎么创作、乐队怎么配合、怎么演奏得更精彩,成为街坊邻里热烈讨论的话题。年少的我听得好奇,便学着拉起小提琴、弹起钢琴。大人们看到我乐此不疲地练琴,开始在闲暇时间义务指导我学乐理、练乐器。正是那段岁月里,我认识了不同乐器,体会到沉浸于音乐的快乐和纯粹,心中产生对交响乐懵懂的热爱,为今后从事指挥工作练就了“童子功”。

  指挥家神采奕奕、激情飞扬,音符随着指挥棒跃动飞舞,是乐团指挥留给观众的印象。其实指挥靠的不只是激情,更多是思考和勤奋。一方面要琢磨如何发挥每种乐器的优长,让整个乐团形成默契,产生和谐动听的音乐效果。交响乐并不是把每种乐器演奏到极限,就能完美展现乐曲风格,而是要相互配合、收放自如。乐谱是固定的,怎么演奏、怎么配合,给指挥家留下发挥空间。弦乐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怎么调配,管乐是双管编制还是三管编制,打击乐器怎么排布……每次演出之前,我都会根据曲目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和器乐需求,仔细思考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要琢磨乐手的特点,找到每个人舒适的表演方式。同一种乐器,同一个谱子,乐手的演奏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指挥家发掘每名乐手的长处,激发乐团的音乐创造力。多年指挥实践让我体会到,要充分相信乐手的能力,让大家在自己的“舒适区”演奏。有的人擅长激情澎湃、大开大合的演奏方式,有的人喜欢沉稳内敛、不疾不徐的演奏风格,指挥家要做的,就是因人而异、因曲而异配置乐手,既不掩藏特色,也不过于突出个体,让百余名乐手融合在一起,才能把交响乐协力共奏的艺术特色表现出来。

  从负责指挥到担任团长,我尝试打开视野,带领乐团在各类艺术场景中奏响交响之声。交响乐流传至今兴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融入时代,与不同艺术形式密切互动。无论是电影里激动人心的主题曲,还是演出场地灵活的室内乐,都是备受当代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影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电视晚会、舞剧、游戏等也是交响乐一展身手的舞台。交响乐可以作为这些艺术形式的有机元素,丰富其艺术底蕴,强化其艺术表达。不少影视金曲正是凭借出色的交响伴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融入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也为交响乐拓展了观众群,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多年来,我们参与了电影《大决战》《建党伟业》、电视剧《亮剑》等各类作品的音乐录制,不少作品受到观众喜爱,甚至成为短视频二创的经典素材。

  随着表演形式的丰富,中国交响登上世界舞台的机会越来越多。有一次,我们为国外动画作品录制音乐,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超出预期的艺术效果,外国友人深感中国影视交响创作的质量之高,一行几十人向我们鞠躬致意。在与国际同行的切磋交流中,中国交响锤炼着富有中华审美意蕴的艺术气质。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的“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高标准完成了演奏,还借助新技术新手段营造出诗意浓厚的“奥运中国风”,赢得海内外观众认可。

  今天,交响乐艺术创新成果迭出,但还有提升空间,这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创作出更富时代气韵的交响精品,鸣奏出中华文化的时代强音。

  (作者为音乐指挥家、亚洲爱乐乐团团长,本报记者张明瑟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3日 2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