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名医”退休不退职 从齐鲁大地到北疆草原再“上岗”

发布时间:2024-11-19 05:15:22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呼和浩特11月2日电 题:“国之名医”退休不退职 从齐鲁大地到北疆草原再“上岗”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来到内蒙古3个月,生长在齐鲁大地的门同义已经逐渐融入北疆草原的环境。受访时,他刚结束新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一早的查房工作。

  门同义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前不久荣获的“国之名医”荣誉牌匾。他说,这对他来说只是鞭策,做个靠谱的人更重要。

图为门同义(左9)参加第六届“国之名医”盛典。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1962年出生的门同义在山东从医近40年,今年正式退休。原本要步入休闲的退休生活,可他还是放不下坚持了一生的医学梦想。“退休后,好多医院想要返聘我,但我最终选择来到内蒙古,不敢说要造福北疆草原人民,我只想做个靠谱的人。”

  今年7月份,门同义有生以来第一次沉浸式走进呼和浩特,并担任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学术副院长、器官捐献与移植中心执行主任、泌尿外科主任。而这座草原都市也颠覆了他对内蒙古的固有印象,“原来,这里高楼耸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俨然是一幅山水画卷。”

  说起自己再“上岗”,门同义自豪地说:“我是个有器官移植情怀的人。别看我已步入花甲,但是没有‘三高’,也不近视、不老花,身体甚好,那就做一些想做的事。”

  在门同义的从医生涯中,支撑他的是儿时的梦想和父辈的传承。

  门同义说,父亲曾是一名乡村医生,一生行走在乡间村野,治病救人。“小的时候,看着父亲一次次挽回生命,我觉得这份事业特别有意义。”

  考大学的时候,门同义报了5所院校,其中4所是医学院。出于对医学的执著,大学毕业后,门同义顺利进入一所企业医院工作。“当时带我的老师都是毕业于20世纪50年代医学专业的老专家,医术了得。”

  在这批老专家的言传身教中,门同义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尤其在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主流时,门同义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医院进修。20世纪80年代末,门同义所在的医院开展了首例肾移植手术,成为山东省淄博市最早开展肾移植手术的医院。

图为门同义(左一)手术中。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都说外科手术是21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顶皇冠,而器官移植就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门同义为了坚持擦亮这颗“明珠”,先后赴日本、美国深入学习。

  门同义说,血型不相融移植技术也是在那时学成。

  “话说,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门同义回忆,2007年学成归来的他发现这项技术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几乎没有人敢挑战接受这项手术。”

  他清晰地记得,2017年,第一个找他做血型不相融移植手术的是一位30多岁的骨科医生,“他是一位尿毒症患者,很信任我。”

  手术顺利完成为这项新的医学技术在国内开展提供了基础案例。

图为门同义带领团队查房。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门同义累计完成肾移植手术3000余例,其中活体肾移植手术700余例,手术成功率98%以上。他创新性地开展多项全国领先的肾移植新技术,曾获得肾移植领域最高荣誉奖“扁鹊奖”及“专科精英奖”。

  谈及门同义对新工作的规划,他说,打算把内蒙古的器官移植医学技术继续提高,向国内顶尖技术看齐。“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申报肝肾移植资质,同步开展人才技术储备培养,将来打算建设技术基地、培训基地和实验室……力争在3至5年内,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器官移植工作逐步做起来。”(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