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天下|苏晓晖:美国对华政策呈现三个新特点

发布时间:2024-11-18 16:42:31 来源: sp20241118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李雪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近日在参加新华网第十四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时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塑造中美关系,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于我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美国对华政策是被迫做出策略性调整,仍视中国为最大地缘政治挑战。我们要提防美国利用沟通机制进行战略竞争。

1月9日,新华网第十四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在北京新华网总部举办。图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通过视频发表主题演讲。(视频截图)

1月9日,新华网第十四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在北京新华网总部举办。图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通过视频发表主题演讲。(视频截图)

苏晓晖认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和“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的定位没有变。在中方坚决有力反制和斗争的大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被迫做出策略性、技术性调整,呈现三个新特点。

第一,被迫部分回归理性。苏晓晖认为,2023年,美国对中国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意识到无法轻易扼杀、打垮中国,只能接受“和平共处”。同时,在遏制中国的过程中,美方显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这点美方看得很清楚,也很无奈。

美国也深刻地认识到,中美关系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关系,还事关国际局势总体发展。国际社会希望两个大国的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不要出现失控。

比如,去年年初,美国挑起无人飞艇事件,冲击中美关系,甚至一度影响双方高层级交流。此后,美方不断表示希望尽快“翻篇”。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去年6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行程之后,美国接连派出高层级官员访问中国。去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美方展现出高度重视的姿态。

第二,承认有与中国合作的必要。苏晓晖表示,此前,美方不断对中国指手画脚,进行“有罪推定”,甚至一度出现误判,沟通机制基本清零。但情况很快出现变化,美方一再要求恢复沟通。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双方达成20多项成果共识,恢复和建立一系列对话沟通机制,说明双方在一系列领域有合作的必要。比如同意成立禁毒合作工作组,开展禁毒合作,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同意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机制等。

苏晓晖说,中方是在美方表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恢复沟通机制。针对佩洛西蹿台,中方宣布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等反制措施。此后,美国多次提出希望恢复两国军方各层级的沟通机制。

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苏晓晖认为,美国国内的政治漩涡很可能进一步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美国政府、高层想要做些事情,可能会受到束缚,难以施展。但要保持两个大国的稳定,已有的工作机制、工作组等沟通交流渠道就会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接触中遏制中国。苏晓晖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既有正面变化,也有负面变化。美国现在打压中国时,更多是通过各个层面、各种方式进行挑衅,不断紧逼。

美国一再说不与中国“脱钩”,但又一再搞“小院高墙”。遭受美国制裁的中国企业涉及高新科技,关乎中国高质量发展。美国想精准打击中国,同时减少对其自身造成的反噬作用。

苏晓晖还说,中国要提防美国利用沟通机制服务一己私利,搞战略竞争。美国以为与中方进行军控方面的沟通,就能把中国拉入一些军控条约,给中方设卡设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中国不可能让美国以这种低成本方式削弱自身力量。中美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机制,美国希望借此对华摸底,看看中国的发展情况,同时,讨论防风险问题。中国更多强调的是技术合作。双方明显存在分歧,那么未来的议题谁来定?不能美国一言堂,要商量着来,双方都要发挥作用。

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苏晓晖认为,中方仍需强调斗争的重要性,坚定捍卫国家利益才能换来一系列相对平等的交流,这是相互尊重的基础。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关键在于美方能否客观理性地对待中国。中美是伙伴不是对手,如果美国还深陷在视中国为对手的认知当中,以竞争尤其是恶性竞争作为中美关系的底色,只会带来更多问题和挑战。

(责编:王禹蘅、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