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转为“融合共治” 三明将乐县探索村庄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11-23 20:16:43 来源: sp20241123

原标题:“村民自治”转为“融合共治” 三明将乐县探索村庄治理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三明市将乐县结合深化“近邻党建”工作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转变,立足党建“小切口”绘就基层治理“新篇章”。

  组织引领,夯实乡村之“基”

  “用地问题大家都别争,我先收集汇总相关问题提交给乡村振兴理事会,之后会在联盟村村民代表会议上讨论。”针对“池湖溪水域环境治理”“耕地占补平衡”等问题,福建省自然资源厅下派将乐县蛟湖村党建联盟第一书记池陈帆依托近年成立的乡村振兴联盟理事会,通过“提交议题、碰头协商、认领实施”形式,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顺利化解联村“三不管”地带矛盾纠纷等问题20余项。

  小事网格办,难事联合办。

  据了解,将乐县全覆盖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探索推行“四事四权”工作法,依托网格管事、群团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四级联动机制,强化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保障权、监督权,着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融合体系。

  多元共治,凝聚乡村之“力”

  “在新建滨河步道时,网格党小组经过前期征求意见、上门协商、集体表决,仅用8天时间,集镇沿线17户村民就完成了退让土地协议签约,为后期建设滨河步道腾出了空间。”说起集镇面貌的新变化,南口集镇网格党员邹天洪很满意。

  近年来,将乐县持续深化“住村工作法”,建立联村干部包片联户、联村党员包组联户机制,整合五老、青年、妇女等力量,组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发动3600多名县、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2.1万多人次,构建起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服务体系,通过“多元调解”的形式化解矛盾纠纷160余件。

  此外,将乐县结合主题教育,持续深化“近邻恳谈会”“擂茶+”说事等载体,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推动县乡联动完成公厕新建、养老中心改造等民生实事380多件次。

  成果共享,充盈乡村之“实”

  “现在城里有了共享活动阵地,对于我们这些偏远村的党员来说,大家大部分在城里住,集中学习更方便了,我们小组召集村民议事交流也有了固定的正式场所,开会缺勤率也少了。”光明镇进城经商党员肖立康说。

  围绕破解农村党员城乡“两头跑”、服务难集成等问题,将乐县整合高唐、南口等10个乡镇、5个县直单位党建资源,组建城区联合党委,通过财政投入、镇村自筹、党费拨补,新建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建、医保、社保等26类民生高频事项集成到中心,通过推行“党建轮值制”“城区住村工作日”等机制,把1550多名农村进城党员纳入就近服务管理,推动实现了城乡治理有效衔接,为“离乡进城”党员群众就近提供医社保等直接服务410多件次,提供党费收缴等代收代转代办类服务330多件次。

  南口镇针对集镇混居片区实际,搭建“一中心+三服务站”服务平台,以南口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选取混居点为邻里便民服务站,为混居群众提供窗口、休憩点和网格说事议事的活动场所。同时,通过配套医疗站点、“六点半学校”等功能场所,增强混居群众居住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