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与中式留白 长篇小说《归海》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22 02:45:06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高凯)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和作家出版社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第三期”日前在北京市文联举行。本次会议主要以张翎长篇小说《归海》为研讨对象,邀请了二十余位学者、评论家、作家参会。

  张翎,浙江温州人,北京作协会员,海外华文作家、编剧。《归海》是张翎的全新长篇小说,借助一位中国普通母亲的身世传奇,拆解出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编码。

长篇小说《归海》。出版方供图

  在评论界看来,《归海》不完全是私人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取予纠缠,它还揭示出一重跨越国界民族的、省思战争创伤的世界性视野,呼唤着一份在跨文化语境中构建并实现创伤认同与情感疗愈的现实性皈依。

  当日研讨会上,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指出,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张翎是当前海外华文作家中非常重要的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这次推出的《归海》是《劳燕》之后的又一部长篇。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张翎艺术风格清晰,是一个关注大变动时代下人物心理创伤的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从这样的角度切入。但张翎探讨心理创伤、书写心理创伤,又有很特别的视角,就是伦理的视角。张翎总是把人物内心的创伤置于伦理的考量之中,在这种考量之中,作者看似在质疑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约束,而其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质疑将省思的目光投向造成社会灾难的根源。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归海》这部小说最出色的地方不在于其主题,亦不在于其人物、故事,而在于它的叙述方式。张翎用了非常巧妙的叙述方式,一种从现在到过去的探秘,从加拿大回到上海,从上海回到温州,层层打开的探秘。

  作家出版社编辑、《归海》责任编辑姬小琴强调这部作品里面有意识的变化,是一种节制,一种中国式的留白。书名里蕴含张翎对女性形象、对故土很多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