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废品、摆地摊……他开着轮椅做公益,16年捐款上百万

发布时间:2024-12-05 12:09:32 来源: sp20241205

  1月18日晚,胡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向阳街摆摊。新京报记者 隋坤 摄

  胡雷的家是个一室一厅,是当地政府为他配的公租房。客厅里摆满杂物箱,床上是皱成一团的床单和床边耷拉下来的泛黄被褥。

  在家里,他不坐轮椅,他会将身体侧面尽可能趴在地板上,用手肘贴地,匍匐前进;他还会将身子前扑,手掌撑地,然后凭借膝盖的力量将身体向前滑动。

  2岁那年,胡雷罹患小儿麻痹,从此双腿落下残疾,要跪地行走。他也不爱打理自己,任由长发挡住半边脸,嘴唇上留着厚厚黑黑的胡须。

  他的生活简单,不出门做公益的日子,就是白天在家休息,晚上去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向阳街上摆摊,卖些玩具小工艺品,偶尔捡拾废品。按他的说法,一年的生活费用不会超过10000元。

  这位在旁人眼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是万千网友口中那个“跪着的巨人”。在媒体报道中,他已坚持做公益16年,靠卖废品、卖小工艺品以及善心人士给他的救助金帮助了500多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超100万元。他曾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网友们呼吁将他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开着自己的电动轮椅去摆摊的路上,他有时会吸引路人好奇的目光,熟悉胡雷的人会介绍说:“看,那是胡雷,一直坐在轮椅上做公益的胡雷。”

  儿时拾荒有陌生人帮助 至此爱上帮人

  在胡雷和亲属们的讲述中,胡雷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1995年,2岁的胡雷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胡雷的父亲因为儿子的病整日郁郁寡欢,时常买醉消愁。后来,醉酒的胡雷父亲在铁路上发生意外,不幸去世。

  胡雷的母亲此后改嫁,将腿脚不便的胡雷留给了爷爷奶奶照顾。

  8岁时,胡雷跟着街上的拾荒者有样学样,开始以拾荒为生。胡雷每天中午吃完饭出门,爬行5公里拾荒,下午6点左右回到家。“完整的啤酒瓶回收价格最高,其次是塑料瓶和硬纸壳。每月收入几十元已经算多。”

  胡雷的四叔胡生记得,即使后来胡雷坐上了轮椅,那轮椅后面也总挂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纸壳和酒瓶,总是乒乓作响。“他那时候没有拾荒工具,看见空瓶就从轮椅上爬下来,将瓶子收起后再爬到轮椅上。”

  谈起小时候拾荒的经历,胡雷自己觉得“没那么坏”。那时的他也曾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时常有陌生人给我送食物、送衣物,甚至有人直接塞钱给我。小时候的我其实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真正让胡雷痛苦的,是爷爷离世。

  爷爷不光是陪伴胡雷长大的人,也是塑造胡雷人生观的人。爷爷一直有帮助流浪者的习惯,他曾对胡雷说:“爷爷奶奶这辈子多行善,以后就是不能在你身边陪你了,也一定会有人来帮你的。”

  在胡雷的叙述中,第一次做公益是在一个桥洞底下。他见一个流浪汉可怜,于是主动把自己的衣物和食物给了他。当时胡雷的爷爷已去世,胡雷觉得“爷爷去世后,我跟这个流浪汉一样可怜”。

  胡雷说,他就此爱上了帮助别人的成就感。从那以后,胡雷一直热心公益。

  他的公益行为也多次见诸各大媒体。

  2021年河南新乡遭遇暴雨袭击,胡雷购买了两车价值2万元的物资,捐赠给灾区。当货物送到捐助点,人们纷纷向胡雷表示感谢。由于下身残疾,胡雷只能坐在地上,他双手合十,不停地说着:“国家和人民有难,我们人人有责!”

2021年,胡雷在某小学给学生发放学习用品。视频截图

  2021年11月29日,是胡雷的28岁生日,他来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三小,为525个农村学生捐出书包、本子、橡皮等共计30450元的物品。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给自己庆祝生日。

  2023年12月22日凌晨两点半,胡雷携带价值五万余元的爱心物资抵达甘肃积石山灾区,物资包含了大米、方便面、矿泉水、手套、被子等生活用品。

  做好事出圈后 婉拒公益组织和经纪公司

  做了16年公益,但最终使他名声大噪,是在2023年12月,一位朋友在2月份给他拍摄的视频出了圈。

  2023年2月的某天,胡雷和朋友罗吉开着皮卡,载一车学习用品从宁夏中卫来到甘肃某小学进行捐助。

  一位受胡雷捐赠的贫困女孩娟子看着衣衫褴褛、口齿不清、双腿残疾的他,忍不住泪如雨下。

  常年跟随胡雷做公益的罗吉回忆,在发放物资时,娟子有些害羞地递给胡雷一瓶学校发的牛奶。胡雷没有推脱,伸手接住牛奶,随后娟子又凑近说“胡雷叔叔谢谢你”。

  罗吉说,他当时有种直觉,觉得娟子是个感性的小女孩,于是举起手机将镜头对准了她,拍下了后来她与胡雷的互动。

  该段视频后来红遍网络,播放量达千万。

  胡雷回忆,当时短信、电话、微信消息、社交平台私信像潮水般涌来。“手机震得发烫”。后来,许多公益组织想与胡雷合作,经纪公司也想与他签约直播带货。但胡雷都婉拒了。

  胡雷说,他帮助过的人有很多,最多的是像娟子一样的贫困学生。在胡雷家中有许多收纳纸箱,有一个装满了慈善机构的收款回执单和孩子们给他寄来的感谢信。对于这些孩子,胡雷不希望媒体去打扰他们。

  胡雷同样担心,潮水般的舆论会压垮娟子。视频爆火后,胡雷辗转找到了娟子的家。

  娟子的家是一栋农村自建房,家中兄妹6个,都是留守儿童,平时主要靠爷爷奶奶照顾。当胡雷从爷爷口中得知娟子已得到某慈善组织的定向帮助时,两位大西北的汉子握着手哭了好久。

  “人就是这样,受了委屈都不会吭声,但听到安慰会泣不成声。”

  罗吉跟着胡雷走过许多贫困小学,“其实类似小女孩看着胡雷哭的场面,我们经常遇到,有时候我们还会跟那些小孩一起哭。他们过得真的太苦了,有些孩子冬天的棉服上还有破洞,只有过年时才能喝一瓶牛奶……”

  罗吉说,胡雷这么热衷慈善,可能恰恰是因为他体会过人间疾苦。

1月17日下午,胡雷坐在家中的地板上刷短视频。新京报记者 隋坤 摄

  “我不是残疾人,我有手有脚”

  胡雷每天坚持摆摊已有数年。

  摆摊的准备工作从穿裤子开始,这也是整个摆摊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环节。

  天气寒冷,胡雷出门前要套5层裤子,从最薄的棉裤到笨重的棉裤。他一层一层地套。

  因为腿伸不直,胡雷的每层裤子都是呈“Z”字形被他拉拽到腰间。有时候裤子已经拉不动,却发现裤腰刚到胯部。这时候他需要在地上打个滚,从跪在地上变成坐在地上,然后再咬紧牙为自己提裤子。

  记者主动提出帮忙,胡雷一口回绝。“你帮得了我一时,帮不了一辈子”。

  胡雷售卖的东西是一些小玩具和工艺品,这些货物平时装在几个大纸箱子里,像积木一样叠在胡雷的客厅。每晚出摊前,他会思考选品,挑出认为最好卖的玩具来装箱放到轮椅上。

  胡雷有两个轮椅。一个是电动轮椅,还有一个是普通轮椅。两台轮椅分工明确:前者是他的座驾,后者是他的货车。当两台轮椅连接到一起,就成了胡雷出摊的运输车。

  每次出摊,胡雷都把轮椅开得飞快。走不快的人,都喜欢风驰电掣。

  胡雷出摊的地方叫向阳街,是中卫市中心一条热闹的步行街。街上的商户都认识胡雷,他们管他叫“做公益的那个人”或者“做公益的胡雷”。

  晚上7点左右,胡雷来到向阳街北头开始摆摊。他不紧不慢地将货物码好,每个玩具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胡雷摆货会摆一个小时,从晚上7点到8点。他很享受这个过程,会边跟朋友视频边摆货物,有说有笑。

  因为卖的是玩具,胡雷的摊位前总是吸引到小朋友。他喜欢小孩,当有小孩来到摊前,他偶尔也逗小朋友。

  胡雷是那条街上的“团宠”,每当胡雷路过自己家店门口,一些老板会喊停胡雷,送他些小礼物——有时候是可以卖废品的硬纸壳,有时候是点炉子用的木柴,还有烧烤店老板每次都会特地给他烤几串板筋。

  在中卫,胡雷是个明星,许多人看过他的视频。有人见到胡雷会上来问“你是不是那个胡雷”。胡雷每次都微笑着回答“是”。许多人在确认身份后举着手机录像,边拍边说“这就是那位做公益的残疾人胡雷”。

  听到“残疾人”这个词,胡雷总会失望。他讨厌别人叫自己残疾人,他觉得自己能自力更生,比很多健全人更像健全人。有时候他会跟拍他的人强调,“我不是残疾人,我有手有脚,努力自力更生。”

  胡雷确实很努力。他每次出摊都会摆到凌晨两点、人群散去。即便下雨或下雪,他也照常出摊。每晚摆摊的收入并不固定,从几百到几十元都有可能。“每月我会给自己留几百生活费,再给奶奶留点钱,剩下的都拿来做公益。”

  2月2日,中卫下大雪,胡雷在白茫茫的风雪里叫卖,“卖芭比娃娃,海绵宝宝,小火车”,有人从他身旁走过,停下脚步跟旁边的人说:“看,胡雷。”

  一名男子大喊着,“胡雷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们中卫的吉祥物,我十分敬佩你。”然后“啪”一下立正,向他敬了个礼。

  1月18日晚上,中卫市向阳街,路人认出了胡雷,主动前来打招呼。新京报记者 隋坤 摄

  “做公益可以收获很多人的爱”

  胡雷从小没上过学,至今都不识字。

  胡雷经常让人帮忙读网友的评论,平日里他在社交账号上发布的动态,也都是请朋友代劳。1月18日下午,他收到一份粉丝寄来的礼物:一支带识字功能的智能笔。哪里不会划哪里,智能笔会读出划过的文字。

  胡雷兴奋得扯下一个箱子上包装的报纸,仔细铺平褶皱,用笔划过一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结果智能笔读完“工欲善”之后,就不出声了。

  胡雷说他太想学字了,于是匍匐着进房间找出一本教幼儿识字的绘本。结果因为字体太大,智能笔彻底罢工了。

  没上过学是胡雷最遗憾的事,也是他这么多年坚持给学校里的孩子送学习用品的源动力。

  他说,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们再吃一遍;他说,看到孩子们感激的眼神,能弥补自己的遗憾;他说,如果能上学成绩一定优秀,他是很聪明的;他说,但其实现在也很好。

  在胡雷家客厅的角落里,卷着几面锦旗,旁边摆着一摞近半米高的奖状和奖牌。摞在最上面的,是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穆滩小学发来的奖牌,上面写着“赠胡雷先生:捐资助学,情深似海”。

  对于胡雷,网络上并不是一边倒的赞美。也有人质疑他“哪来那么多钱做公益”?

  胡雷说,自己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社会捐赠和摆摊,以及偶尔拾荒。“生活费每年一万就够了,剩下的都会拿来做公益。”

  他平时穿的最多的,是慈善机构免费发放的志愿者文化衫,其中有许多磨破了洞,但他依然在穿。

  记者问,做慈善你能收获什么?胡雷毫不犹豫地回答,收获了许多人的爱,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他感恩各级政府对他的帮助。胡雷的代步工具电动轮椅来自当地政府的捐赠,家里的洗衣机、电视、热水器也都来自政府的捐赠。当地政府还为他解决了低保、社保、公租房等问题。

  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他有句口头禅就是“好好学习,以后为祖国做贡献”。

  从小没有父母陪伴,让胡雷更懂得照顾自己,也更渴望爱与被爱。

  2023年12月,胡雷交了女朋友。“不是中卫人,是位很好的姑娘。”

  胡雷的女友是在得知他的事迹后被感动的。她从外地来找到胡雷,表示愿意照顾胡雷一辈子。胡雷也渴望家庭,但因自身情况特殊,对姑娘犹豫再三。最终在姑娘的坚持下,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胡雷说,女朋友最让自己感动的点,就是能理解自己这么多年为公益的付出。

  “常年做公益是很累的,因为要拿出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投入公益。但女朋友非常支持我,她说以后会与我一起投身公益。”

  (文中胡生、罗吉、娟子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隋坤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