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0:34 来源: sp20250108
第十批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将于11月23日归国,并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从2014年至2022年,已经有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
9年时间,我们一次又一次用最高礼仪,迎接英雄回家。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以国之名接你回家
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市积城面沓谷里有一座墓地,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有6.3千米,这里安放着数百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墓碑上标注着这些烈士遗骸挖掘的时间、地点,但因年代久远,志愿军遗骸身份难以确定,只能用中文和韩语标明“中国军无名人”。
如今,虽然很多遗骸已转移到中国,但墓碑仍保留在那里,上面注明“已送还”。
时间回到10年前。
2013年年底,中韩双方就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问题达成共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起掘、干燥、鉴别、遗骸遗物分类整理记录及装殓等工作。
2014年3月28日,一架专机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起飞,这架专机的“乘客”,就是首批在韩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歼-11B战机为其护航。
此后,每年都有牺牲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回到祖国的怀抱,长眠在战友们的身边。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英烈棺椁和遗物踏上归国路途。当天,空军运-20型大型运输机和歼-20型隐形战斗机“双20”首次同框列阵接迎英烈。当天的辽东半岛正受台风影响,风雨交加,安全、平稳迎回烈士,是所有人的期盼。
2022年9月16日,空军运—20和歼—20“双20”首次同框列阵接迎英烈。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我在驾驶时,一种强烈的感觉是,机舱里的88位英烈还活着,他们也端端正正坐在我们最先进的国产运输机里。”那天的情形,“鲲鹏”运—20机长庞荣奇仍历历在目。
当“鲲鹏”运-20进入我国空域,两架“威龙”歼-20准时汇合,一同冒雨飞向沈阳。
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越来越近,雨点越来越密,云也越来越多。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双20”编队在云缝中冲了出来,整齐威武地出现在桃仙机场上空……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专机运—20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感谢你们把英雄带回家乡,山河已无恙,英雄回家乡。”
“感谢塔台指挥保障护航,向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编号20049的“鲲鹏”运-20专机与塔台的对话瞬间让人为之动容。
那天,雨一直下。很多沈阳人来到街头,冒雨迎接志愿军英烈回家。人群中,有军人、学生、老兵和烈士亲属,雨水和泪水交织,模糊了人们的双眼。
过去的9年里,每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0多公里的沿途,都会有许多沈阳市民走上街头,目送车队经过城区,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2022年9月16日,沈阳市民自发走上街头目送车队。视频截图长眠英雄之城
2023年11月18日下午,雪后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松柏愈显苍翠。陵园北侧的下沉式烈士纪念广场上,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礼兵刚到沈阳便投入到训练中。今年的安葬仪式礼兵任务,将首次由他们承担。
2023年11月18日,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礼兵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训练。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这座广场的周围,是一面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上面镌刻着17万余位烈士的姓名。
70多年来,这座陵园已然成为一座丰碑。这里的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1951年初,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原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沈阳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同年8月,陵园正式落成。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左、右、后侧,松柏之下,长眠着123位志愿军烈士。这些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大多数是在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当鸭绿江南三千里江山的硝烟还未消散时,沈阳人民就开始以最庄严隆重的方式迎接烈士回家。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广场,环绕广场的是烈士英名墙。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据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社会教育部王春婕介绍,1953年2月24日,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三位烈士的遗体运抵沈阳,当地举办了历时两天半的公祭大会,参加公祭的市民有27000余人。同年3月6日,数十万市民冒着寒风肃立在大街两旁,迎候目送烈士英灵,送葬队伍步行了1个多小时到达烈士陵园,三位烈士的灵柩同时安葬在这里……
123座烈士墓、130米长的烈士英名墙、913具烈士遗骸——这里不仅寄托着烈士家属的哀思,更是将缅怀英烈、敬仰英魂的红色基因融入了血脉之中。
市民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枢纽,沈阳举全市之力支援前线。
据统计,当年有近4万满载人员和物资的车皮在沈阳编组、中转开赴朝鲜;7400多名热血青年参军,3000多名技术人员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修复桥梁、运送物资;全市有数万人参加输血队……
如今,沈阳每年都会在烈士遗骸归国前夜点亮全城灯火,为英雄指引家的方向。
每次迎接“最可爱的人”回家,沈阳各主要街路都会挂上鲜艳的国旗,室外大屏、楼体亮化设施、公交车站都在滚动播放红色的标语“英雄回家”“忠魂不泯,缅怀英烈”。
2022年烈士遗骸回国前夕,沈阳主要街路大屏滚动播放“英雄回家”标语。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无人机照片)。战友和亲人的思念
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前夕,90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再次拿出那套珍藏已久的老式军装,小心翼翼地挂上军功章,整平后放进衣柜。
李维波老人整理军装。人民网记者 周颂雪 摄2014年3月28日,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那天,天刚微亮,李维波就穿好军装,独自一人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静静等待。
“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你们都是我的战友、亲人,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李维波嗓音嘶哑,喃喃说道。
从那时起,每年迎接的队伍中总有一位身着老式军装的老人。每当车队经过时,他都会挺直腰杆,目视前方,抬起右臂敬一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刻,他仿佛又看见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他们戴着红花,穿着军装……
每年清明节前后,耄耋之年的李维波总是身穿整洁军装,胸前戴满军功章,不辞辛苦地赶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进行免费讲解。
“到这儿来讲解,既是想告诉大家志愿军战友的英勇事迹,也是想陪一陪那些还没有找到家人的无名烈士,告诉他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永远想念他们。”李维波说。
战友没有忘记他们,亲人也在苦苦找寻他们。从2019年开始,退役军人事务部委托科研机构建立了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帮助做好归国安葬志愿军烈士遗骸身份鉴定,并结合战史资料和印章等遗物寻找线索,为烈士“寻亲”。
截至目前,已有吴雄奎、展志忠、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林水实、梁佰有等10位烈士与亲人“相认”。
一座陵园,几十年的时间里汇聚了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思念和致敬——
在DNA比对“寻亲”成功后,志愿军烈士展志忠的后人把一包取自家乡的黄土放进烈士棺椁;
看到父亲金用善烈士的名字补刻在英名墙上后,白发苍苍的金伍星、金云星兄弟俩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金伍星、金云星兄弟俩跪在补刻父亲名字后的烈士英名墙下。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郑希和烈士墓前,郑莉和她的两个姐姐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从贵阳到沈阳,只为给父亲扫墓,墓前肃立3位古稀的老人,就像乖巧的孩子,在与年轻的父亲进行一次无声的长谈……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自建成以来,烈士墓碑前,鲜花四季不断。不仅有烈士家属前来祭扫,沈阳市的各界群众每年都会到这里祭扫先烈。几乎每个沈阳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过来这里祭扫烈士墓的经历。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无限的敬意,无尽的追思,铭记是最好的怀念。“祖国和人民未曾忘记”“今天的中国,如你们所愿”“去时少年身,归来忠烈魂”“归来吧!看一看万家灯火多明亮”……这几天,网友们纷纷给英烈们写下缅怀话语,读来让人感怀。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的名字最闪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初冬的沈阳又迎来阵雪。
风雪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志愿军战士的雕像显得格外刚毅。(人民网 那其灼 汤龙 邱宇哲)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