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云南采菌子 小众游何以“出圈”

发布时间:2024-11-23 11:35:07 来源: sp20241123

  【新闻随笔】

  在云南流传这样一个玩笑:如果你叫一个云南人8点起床上班,他可能起不来;但如果你叫他8点去捡菌子,他可能4点就在山上打着电筒等你了。一段时间以来,这股“菌子热”也蔓延到广大外地游客群体,越来越多人将“采菌游”列入云南必玩行程。有网友这样描述其在云南旅游的经历:“去山里采蘑菇,一群蘑菇精灵被我们发现,可爱又有趣,山里的空气清新,有各种植物泥土的香气。”

  近年来,反向出游、小众旅游成为人们出行新选择。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县域旅游市场增长明显,酒店、景区门票收入增速双双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暑假期间,五线城市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4%,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2%,均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增速。这不仅意味着旅游目的地流向的分散化,背后更彰显着人们消费心态与需求的变化。相比在传统旅游模式中扎堆涌入热门景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前往冷门目的地。在社交媒体上,平替旅游、反向旅游、小众目的地、性价比成为人们分享和搜索旅游攻略时的高频关键词。小众游既避免了机票、酒店等出行成本的水涨船高,也能在一座城市、一处山野漫步,驻足一处角落、凝望一朵野花,感受“慢生活”蕴含的细腻体验,体味“在别处”带来的未知憧憬。

  更多“新玩法”的解锁,也让诸如“采菌游”的小众游持续火热。在云南,随着丽江拉市海的“采菌+骑马+轻徒步”一日游、腾冲高黎贡山的“徒步+采菌+动植物知识科普”一日游等纷纷上线,当地户外俱乐部推出了拣松子、溪流拓染、苔藓瓶制作、蜜蜂之旅、湖上观星、草原露营、夜观昆虫、采茶做茶等29种自然类产品;不少研学机构也推出主打乡野风、自然风的夏令营,带孩子们学习砍竹子、挖野菜、烤洋芋等技能,了解木雕、扎染、刺绣等传统技艺,获取植物种类、生长规律、采摘技巧的新知识……小小的菌子背后,不仅是广袤森林的自然之美,更是云南古城的风土人情。

  从旅行体验上来讲,小众游的目的地也许隐藏在深山老林、偏远海岛或古老村落之中,它们远离现代化城市的喧嚣氛围,却拥有返璞归真的独特韵味。当人们流连其中,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原生态的风土人情,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强化了小众游“与众不同”的内核,也与年轻人时下追求的“松弛感”相呼应。在浙江金华武义县赏绵延茶山、逛原生态的古村落,到福建平潭的海滩观看荧光水藻、追寻“蓝眼泪”自然奇观,或去云南边境小城芒市感受异域风情,在广东顺德逢简水乡品尝美食……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通过不断挖掘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转化为源头活水,助力更多“黑马目的地”异军突起,为小众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小众景点火了,冷门城市热了”的现象,也反映出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散客群体的主流化趋势、社交媒体的指数化传播、消费观念的理性化导向,都推动旅游消费从核心大城市向次级、再次级节点城市流动,从城市向县域、从县城向乡村下沉。这也对各地服务支撑文旅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我国10个省级行政区共新增127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城及县级市。可以看到,唯有在加强配套服务、保障环境安全、健全市场规则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巩固“宝藏小城”的硬实力,抓住时代造就的机遇、把握难得的商机,让诸如“采菌游”的各类小众游越来越“出圈”、越来越火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光明日报 作者:育心,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