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3:34:55 来源: sp20241122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超过6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社区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场所。能否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在小社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仅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试点项目,进一步推动《“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贯彻落实。这使“嵌入式服务设施”的概念深入人心,并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种创新性尝试,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缺乏前期经验可循,因此试点先行势在必行。那么,应该在哪里建?又应该如何进行呢?
“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探索。但对于不少城市来讲,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仍是一项‘新生事物’。”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表示,调研显示,各地在建设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建设场地空间哪儿来、普惠服务场景如何统筹设置、怎样保障高质量服务可持续运营等问题,需要不断通过试点予以解决。因此,要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改革探索、积累经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菁表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正是关注“宜居”城市中“人民”的发展需求,满足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需求转变,是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就近享有高品质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多渠道拓展设施建设场地空间,按照“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的原则,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要针对场地空间采取攻坚行动,多措并举,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腾空间,确保社区公共服务走近居民身边。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如何满足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如何关注“宜居”城市中“人民”的发展需求?
张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路径:首先,在现有社区中补齐闲置空间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针对现有住区内部的配建空间进行资源盘点,具备条件的社区可以通过拆除重建、腾退补建等方式,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低效闲置资源。
从操作路径上看,现有社区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引领下的居住区既有设施更新建设申报主体的优化。同时,优化补充审批程序中针对配套设施增补的政策和程序供给,推进社区存量空间资源的嵌入式服务功能配建。
张菁表示,各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例如利用简易低风险设施建设审批程序等方式,简化建设审批流程,消除阻碍环节,补改一批群众急需的嵌入式服务设施。在某些地方,通过党建引领和公众参与,将老旧小区的部分破旧配套用房、闲置空间的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引入社会资本对空间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社区食堂、便民服务、文化休闲等高品质社区公共服务,实现社区嵌入式设施建设。
二是在社区范围内转型非居住空间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张菁分析称,许多现有社区位于老城区或旧城区的核心地段,是城市更新需求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存在一些老旧楼宇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提升品质。
张菁建议,应加快梳理社区周边低效商业设施、失修酒店旅馆、失养园区楼宇社区等闲置土地房产资源。针对这些低效资源受限于产权规划用途限制、经营管理限制、政策引导缺位等因素,无法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运作问题,各地应结合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出台如:土地兼容性优化、经营许可放宽等多部门配套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房屋产权人充分利用既有房屋场地优先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盘活潜力资源,用好城市“金角银边”。
三是在新建社区中配建嵌入式服务设施。张菁认为,针对社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新建)嵌入式服务设施严格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重点考虑“一老一小”服务需求,优先在低楼层布置家政便民、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
张菁还表示,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地下、半地下、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并与社区现有服务设施统筹兼顾,实现共建共享。攻坚行动不是要一窝蜂搞大拆大建,而是要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方式方法,盘清社区空间资源,剖析人民群众的诉求,找准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洼地,找出具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示范作用的典型空间,按照“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的原则,创新建设治理机制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带一批,有序推进攻坚行动。(实习生王婧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之一: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用“小切口”托举“大民生”
(责编:孙红丽、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