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5:56:56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我生长于中国,故乡教会我勤奋刻苦,而美国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我想尽自己的努力,为世界眼科学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国际知名华人眼科专家王明旭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2024年电影《重见光明》(Sight)在美国上映,主人公的原型正是王明旭。他于1960年出生于浙江,1982年留学美国。在先后拿到激光物理学和医学博士学位后,他走上了为患者重获光明的道路。
图为王明旭1982年到美国马里兰大学求学。 (受访者供图)
眼科手术是一项精细至极的工作,每一个动作都需谨慎细微。王明旭告诉记者,自己的动手能力得益于童年经历,“小时候父亲总鼓励我用纸板制作房子、船只等玩具,这类手工活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耐心、细心和毅力。”
工作中,王明旭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既然他们把眼睛交给我,我就要用心对待。”他说,“从第一次诊疗到康复,我会把手机号码告诉给每位病人,确保他们能随时联系到我。我愿意解答任何问题,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信心。”
图为王明旭收到病人的感谢贺卡。 (受访者供图)
2004年3月29日,王明旭完成世界首例飞秒激光人工角膜移植。为等待这天的到来,他和病人约尔一家花了8年。
约尔母亲怀孕时不幸感染病毒,导致他的眼角膜感染后形成疤痕。随着年龄增长,疤痕加重,他失去了视力。
王明旭称:“当时的技术无法为他恢复视力,但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以100%的努力去做,我和其他专家反复研讨,迈出了第一步。”从1997年开始,他为约尔做了数次手术,可结果都未达预期。
王明旭称,治疗严重眼角膜疤痕导致失明的主要方法是角膜移植,但移植排斥反应是手术的最大障碍,而人工角膜又存在着安装困难的问题。“在那段艰难时期,我们只能一边鼓励病人,一边探寻可行的方案。”
2004年1月,约尔在复诊中告诉王明旭自己即将和女友结婚的消息。王明旭称,考虑到病变的眼角膜疤痕厚薄不均,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他决定采用飞秒激光技术代替传统手术刀制作移植口袋,安装人工角膜。
“飞秒激光技术常用于正常角膜,但我曾经的实验也已证实其波长能有效穿透病变角膜。”王明旭依据实验调整参数,设计了操作流程,并预想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飞秒激光的精确度高,口袋还可以覆盖回去,即使这次尝试失败,患者仍能保持现状。”他说。
3个月后,历时近4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前一天,我把整个流程反复在脑子里推演了无数次。”王明旭说,当口袋按照事先的设计精准完成时,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希望。
术后6周,约尔重见光明,按计划如期举行了婚礼,而王明旭则带着“世界首例飞秒激光人工角膜移植”报告参加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为更多盲人带去希望。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王明旭撰写了10本英文眼科教科书,同时将羊膜隐形眼镜专利技术分享给全世界的眼科医生,并提供免费教学和讲座。
图为2007年王明旭和印度盲童卡贾尔在眼睛舞会领舞。 (受访者供图)
在美国,王明旭组织了很多视力保健义诊活动。他发现,很多病患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决定成立基金会,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眼疾患者走出黑暗。
为争取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王明旭策划了“眼睛舞会”,并邀请自己的患者作为特别来宾。“我还记得和印度盲童卡贾尔一起领舞的场景。”他说,这个女孩被继母泼了硫酸,而后被遗弃在火车站。虽然在得到救助和治疗后,她的视力没有完全恢复,但她收获了来自他人的温暖。回到印度后,她坚持完成学业,帮助更多盲童。
“我希望身边患者的故事能传递更多勇气和力量,这正是慈善的魅力所在。”王明旭说。
(责编:林凡巽、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