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从零到一”展望中国援外医疗未来之路

发布时间:2024-12-05 08:13:21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社 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李纯)2022年3月抵达所罗门群岛初期,中医医生雷衍东只能在西医医生指导下开展工作。由于该国没有中医针灸医疗体系,中医合法执业身份成为他开展援外医疗工作的第一道门槛。

  “当时我的压力特别大。”在本月29日于北京举行的援外医疗工作座谈会上,雷衍东回忆说,虽然经过多方协调,他得到了临时行医许可,但该国卫生部门仍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前两周我一直谨慎施针,主要通过西医的康复手法,直到接诊一名脑外伤后偏瘫的13岁小女孩,我开始用针。最终小女孩完全康复,现在已经可以下海抓鱼。”

12月29日,援外医疗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中医针灸的疗效逐渐受到认可。受援医院在康复科设立了针灸门诊,中医执业身份也得到所方的正式认可。如今,中医针灸已被纳入所罗门群岛相关卫生发展规划,中所中医针灸中心也成功挂牌。雷衍东的这段“转正”经历是中国援外医疗史上一次次“从零到一”的缩影。

  自1963年以来,中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大幅提升所在国的医疗水平。

  “3年零3个月的援外经历,让我对多米尼克有着特殊的感情。”第2至4批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吴德熙表示,多米尼克缺乏心内科医生,他也很想帮助当地建立自己的心血管内科。在中多双方共同筹备下,2021年5月,中多友谊医院终于有了该国第一个心血管内科诊室。

  吴德熙还提到,自今年9月起,多米尼克选派两批医疗骨干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培训,第一批人员已经学成归国,用从中国学到的医疗技术服务当地民众,显著提高了当地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

12月29日,援外医疗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第2至4批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吴德熙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工作为许多国家培养了医疗人员10万余人次。“授人以渔”、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一代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的愿景与追求。

  今年7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国家中心医院普外科医生特韦斯给远在中国的陈亿发来一条消息:“陈老师,我刚刚独立完成了一台腹腔镜手术,现在我们医院已经有4名医生掌握了这项手术技能。”这份跨越万里的“师徒情谊”源自5年前陈亿赴该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陈亿介绍说,为了让当地民众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中国医疗队建立了受援医院与中国国内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圣普国家中心医院共同组建的国际网络联盟医院正式挂牌,圣普及其周边国家的患者可以在远程会诊平台上寻求专家资源。援助该国的医疗力量也从援外医疗队扩展到华西医院的整个专家团队。

  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各地医院已经与全球43个国家的48家医院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对口合作关系。中国也与有关国家合作,建立了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引进数百项新技术,提升受援国的医疗服务能力。中国的援外医疗已经从“输血式”援助转向“造血式”合作。

12月29日,援外医疗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会后接受媒体采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当前,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向前迈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开展中外医疗卫生合作也面临新的需求。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看来,相关合作要朝着更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发展,从有关国家的需要出发,确定优先合作领域,共同发展。

  “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医改经验、医疗卫生政策、医院管理以及医疗设备与产品等方面也非常感兴趣,来跟我们进行交流。”何炤华表示,中国与世界的医药卫生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健委主任吕金捍也提到,从推进当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医院经济社会效益,患者享受方便、价廉、有效的医疗服务等三个维度出发,系统谋划援外医疗思路,靶向实施援外医疗举措,让各项工作更加贴合实际,铺就更加优质的援外医疗未来之路。(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