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多维探索基层善治 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发布时间:2025-01-10 12:43:33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长沙12月29日电 (记者 鲁毅 唐小晴 付敬懿)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湖南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积极探索多维度治理“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旅游火热。汝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主人翁”意识汇聚共建能量

  走进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湘妹子能量家园”,各类生活物资琳琅满目,墙上兑换标准一目了然。今年第三季度,村民朱小英一家凭着积极参加村里活动的优异表现,获得了360个积分,排名全村第一。“一个积分就是一元钱,可换小家电,兑成日用品能用几个月。”争优换积分,她乐此不疲。

  “村民们争先创优,积极性十足。”郴州市派驻沙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诗华介绍,通过集体树立标准,创新激励引领机制,该村充分激活村民“主人翁”意识,“‘沙洲是一家、治理靠大家’成为普遍共识。”

  沙洲村是闻名中国的“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时,3名女红军借宿村妇徐解秀家。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徐解秀常对后人说。

  故事温暖了众人也带火了沙洲村的旅游。该村大力发展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的“三子”产业,400多名村民家门口创业就业,生活越来越红火。游客、门店、摊子越来越多的同时,也为村庄治理带来挑战:门店、摊点如何规范,居民房的杂屋如何堆放,鸡鸭牲畜还能不能养……

  乡村治理走上善治之路,成了绕不开的课题。2021年6月,沙洲村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和青年志愿队组建工作专班,通过日访夜谈、屋场会等,与村民一起商讨人居环境内外兼修之法。

  “湘妹子能量家园”是激励机制的成功缩影。该村开展季度卫生评比、“十大好人”评选等系列活动,将文明新风实践量化成共建沙洲村的能量。村民们争当清洁户,主动拆除杂屋围墙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好人典型也纷纷涌现。

  为提升村民参与共治的积极性,沙洲村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统筹景区保护和48户村民住房需求,启动建设幸福新村;村集体经济每月为老年人发放养老金,为全村群众代缴一半医保费;开办幸福食堂,为70岁以上老人和病残户等群体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归属、感认同感不断提升。

  “乡村治理,从心开始。凝聚同心同行的普遍共识,方能激发共建共享的强劲动能。”谭诗华介绍,沙洲村因地制宜建立了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治安协作会和好人协会“四会”组织,打造了“支部+N”的乡村治理矩阵,构建横纵到边到底的服务网格,正汇聚起乡村共治合力。

东安县乡村“屋场会”凝心聚力解民忧。张静摄

  “三长制”让服务“零距离”

  人才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人”引领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永州市东安县广大乡村,以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为落脚点,遴选基层党员干部、能人等担任“片长、组长、邻长”,构建三级联动服务网络,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更让服务“零距离”。

  芦洪市镇赵家井村村民唐炳香今年70岁,长年瘫痪卧床并患有严重风湿病,由于子女在外务工老伴年事已高,购药不方便。“邻长”张平相主动承担起为老人买药、送药任务,详细告知使用方法,方便老人用药。

  村(居)民代表在走访中了解到老年人有开展文娱活动需求,芦洪市镇、鹿马桥镇、大盛镇等乡镇纷纷开展“关爱老人志愿行”活动,邀请县文化馆老师现场教授广场舞、书法、太极拳等。

  这样的贴心服务每天都在东安的各个村庄发生。今年以来,“三长制”在东安县村(社区)全面推行,以“每名代表联系5户至15户”的标准,联动片区、村(居)民小组、联户代表,共推动600余名乡镇社区干部力量下沉“片、组”,动员11240名“自治力量”担任“组长”“邻长”。

  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每一位邻长随身携带一本“民情记录本”,记载开展民情走访的时间、地点、事项,还有处理流程、处理时限、意见反馈。村中产业怎么发展、哪家老人需要代购日常用品、哪个小区业主间有了小纠纷等问题被一一记录,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不少村还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屋场会、月例会等,将村民与“三长”队伍聚在一起“拉家常”、解难题,主动将村中问题、难题现场处理、现场找解决办法。

  推行基层治理“三长制”工作以来,村(居)民代表在社区治理、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带头表率作用,走访联系群众14.6万户,召开院落会13000余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4200余条,解决各类民生难题10500个,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长”队伍以“微服务”撬动“大治理”,让民众“呼声”变成幸福“掌声”。

三眼塘村村民在村民活动室交流诗歌创作。沅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新风注入“振兴力”

  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是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走进益阳市沅江市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便有清风徐来。

  沥青道路宽敞干净,红砖菜园错落有致,竹篱笆墙整齐划一;科普馆、农家书屋令人眼前一亮;全套户外健身器材和大型音响设备的文化中心广场上,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热闹非凡,文艺积极分子正在为元旦村民晚会做准备……

  地处沅江市南部的三眼塘村三面环水,被黄家湖和胭脂湖环绕,具有湖中半岛地貌特色,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多年来,依靠优越的地理优势,该村积极发展运输业、特种家禽养殖、建筑施工等产业,让“致富曲”热烈奔放。近年来,村民的文艺热情又激发出文化旅游新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0万元以上。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文化润民是实现三眼塘乡村振兴的关键,不仅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还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眼塘村驻村队队长杨小宇介绍,目前,该村建设了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其中丛林穿越和真人CS基地已进入试营业阶段,“飞鸟乐园”亲子互动项目已进入建设用地审批阶段。

  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眼塘村专门组建一支文艺志愿者队伍,舞蹈、歌舞、民间拳术、管乐、民间花鼓、太极拳等文艺队在文艺志愿者组织下火热开展,成员达200多人。

  “村里的‘诗社’已经成立10年了,村民活动室是我们的‘根据地’,村里还会征集诗社成员的诗词作品,展现三眼塘村的文明乡风乡俗。”80岁的农民诗人陈兴国参加了2022年下半年的全国征联比赛。他说,村里还有农民书法协会、楹联协会、老年协会等组织,会员们经常到学校免费授课,让学生接受古典文化熏陶。

  作为传统的产业强村、湖南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眼塘村正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农民诗社+农家书屋+文艺队伍”为载体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不断改善村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凝聚发展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