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4:25:57 来源: sp20241206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刘兆权 杨绍功 刘宇轩)长三角西部,大别山腹地的安徽六安,一批批农产品清早从田间地头采收,当晚就能出现在上海市民的餐桌上——革命老区与开放“龙头”的联系鲜活而紧密。
在六安,记者从“新农人”、创业者、基层干部的讲述中,感受到长三角城市间的深度交融。
1月30日上午十点半,乘客涌上六安站1号站台,老人怀里抱着穿红色羽绒服的孩子,年轻的情侣手里拿着红色的中国结和对联。记者在人流中登上G7578次列车。
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金寨灵芝……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客运段高一车队列车长曹立斐,帮来自六安的“新农人”把当地农产品摆进餐车,喜庆的灯笼和剪纸映红了车窗——高铁上的年货市集开张,环行长三角的列车也由此启程。
年货市集怎么开到了高铁上?南京客运段高一车队书记张希贤说,去年,南京客运段联合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安徽芜湖,以及江苏滨海县、安徽怀远和潜山,将农产品引入车厢,为旅客营造丰收节氛围。这次再度联手,是为了让乘客在车上感受浓浓年味。
高铁上怎么赶集?张希贤把记者领到餐车。这里地方不大,只有4张桌子,此时已成为列车的中心地带。“我们也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服务,餐车不仅是食堂,已成为高铁的公共空间。”张希贤说。
记者采访过程中,陆续有乘客走进餐车品尝市集上的美食。高铁上不直接售卖年货,只提供了商家的联系方式。乘客扫二维码就能下单订购。距离近的,有可能人还没下车,年货已经送到家了。
坐着高铁能赶集,得益于长三角城市间铁路、快递、电商等网络的互联互通。正是看到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的胡亮亮决定创业,以直播等方式销售家乡特产。
坐着高铁在长三角跑市场,胡亮亮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2022年底,上海和安徽之间签订了《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这为两地农业产业合作、农产品产销对接打开了空间。线上线下并进,革命老区的“菜园子”直供上海“菜篮子”,打开了区域市场。
不仅如此,“新农人”们还借助上海的科研资源,让六安的农产品更具“科技范”。“印象金安”团队联手上海科研团队深挖黄大茶的健康功效,推进茶叶深加工,让黄大茶获得更多上海市民认可。
现在六安农产品与上海市场之间的关联有多密切?随车的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程玉作了对比:以前,霍寿黑猪肉只能以冻品形式销往上海。现在,霍寿黑猪肉在上海是冷鲜。以前,上海人不知道六安的小龙虾。现在,早上发货的泉水小龙虾等生鲜,下午就能端上上海市民的餐桌。
据了解,与上海对口合作开展以来,六安聚焦“上海市场+六安产品”“上海企业+六安资源”,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进入上海大市场。2023年,六安市往上海地区销售农产品92.46万吨,销售额172.44亿元,同比增长23.9%。
不是单向开放,而是互动融合。程玉说,今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用四个字描述六安的发展战略——“融长入圈”。努力融入长三角和合肥都市圈,六安着力发展交通、悉心培育产业,现在高铁半小时能到合肥,电动汽车配套项目接连落地。
打开了市场,融入了产业链,六安人还在琢磨怎么能成为长三角的“不可或缺之一”甚至是“独特的唯一”。从当地创业者和干部的讲述中,记者发现六安正以更丰富多面的形象展示给长三角各城市,这里不仅是革命老区,如今更是活力无限的发展新区。
程玉说,仅从农业发展也能见六安的积极转型升级。当地正整合各村优质农产品,帮助农民树立生态农业的生产概念和质量意识,根据不同产品特点提供各具特色的包装、宣传和销售服务,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最终希望能以品质树品牌,逐步培育竞争优势,驰骋更加广阔的市场。
(责编:王震、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