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1:04:13 来源: sp20241205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对资源的消耗(强度)是否能远低于如今的水平?”1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表演讲时,抛出这一问题。在他看来,将数据作为要素,让资源使用效率有质的变化,对产业发展极其关键。
当天在乌镇举行的“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分论坛上,政府官员、知名学者、企业高管、国际组织代表等嘉宾,聚焦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驱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交流最新观点,并介绍各自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如果只有大企业参与,那就只是阳春白雪,不是满园春色。”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介绍,在浙江金华兰溪,当地棉织行业集群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经过多方协同创新,形成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4+X”数字化改造模式,效果明显。比如,通过数据互联互通,订单排产的时间整体缩短了20%以上;利用能源分析系统,能源使用量整体下降约12%。
陈文兴补充道,通过数字技术与服装产业的多种融合,减少因设计脱节而产生的库存问题,打通生产、设计与消费各环节之间的堵点,是十分有价值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分析道,国内数字经济规模在增速上处于世界领先,但是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比如目前中国的CPU市场占有率仅3%,在国产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方面仅占9%。
“算力是企业高速发展的生产力,生态决定了数字世界的话语权。”张平安说,预计到2030年,全球通用算力的需求将是2020年的10倍,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将是2020年的500倍。面对未来算力的爆发式增长,需要从当前以CPU为中心的计算架构走向支持多元算力的对等架构,适应海量的多样性算力需求。
“新的、智能的全球化,根基来自新的数字技术,我们需要拥抱全球化。”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认为,欧洲汽车行业数字化是欧洲制造业中最先进的,根据业界报告,2022年中国在欧洲汽车行业的总投资占比超过50%,这绝非偶然。
近两年,新冠疫情放大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局部冲突也为全球化发展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对此,鲁乙己直言,国内的供需永远不会取代全球市场,全球化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未来将以更加智慧、包容、可持续的状态继续存在。
(科技日报浙江乌镇11月9日电)
(责编:罗知之、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