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蹚出新路子 培育“金娃娃”

发布时间:2024-11-26 05:43:23 来源: sp20241126

原标题:宁夏蹚出新路子 培育“金娃娃”

  在宁夏宁东,产业升级让煤炭衍生出上千种高附加值产品。资料图片

  宁夏银川的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现场。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智能工厂”忙碌起来是什么样子?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缸体生产进入交付倒计时——10台机器人在空中行走轴上有序搬运物料,2台带有视觉定位系统的机器人在地面负责毛坯上料和成品下料,30多台机床同时加工……“不仅制造过程全部自动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已经为300多家终端企业交付了16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该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强告诉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宁夏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一手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一手培育向“新”求“质”的“金娃娃”,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经济发展迎“新”风、有“质”感。

  加速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传统物流插上数字翅膀,带来什么改变?

   早上发货高峰期,位于银川的宁夏梦驼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楼电子屏上,货物运输计划发出、派车、装货、车辆在途轨迹、卸货等各环节数据实时采集,全过程物流轨迹一目了然;另一端,在途货车司机点开手机App,快速对接运力和货主,顺便找到成本最低的路线、沿途口碑最佳的汽修店、实惠又美味的餐馆……

   “产业加速,首先要‘加数’。”该公司总裁李力告诉记者,传统物流场景下,只要运输里程和燃料消耗不变,降成本的空间就非常有限。现在用互联网大数据和自动化信息服务整合物流全场景,打造人、车、货、场、资金、票据的全链条闭环式产业链条,货主高效找车、司机快速找货,物流成本降低了10%。

   数字化转型,是梦驼铃从传统物流行业“脱颖而出”的关键,也为其他产业追求先进生产力质态提供了借鉴。“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特色培育、集聚融合等方式,让传统产业‘发新芽’。”宁夏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马术梅说。

   六盘山下,科技逐步代替锄头。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申庄村的设施蔬菜温室大棚里,“土生土长”的番茄将一部分地盘“转让”给了外来的鲈鱼。“这一看才知道啥叫个‘鱼菜共生’,鱼塘和菜地在一个大棚里,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一举两得哟!”参观了一圈,申庄村村民李秀萍觉得不可思议。

   一座12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瓜菜种植面积占85%,剩余空间搭建养殖池,养殖尾水经过分离和二次发酵,经管道输送到种植区,不仅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80%和60%,抗生素的使用直接降至零。“种养结合设备升级后,每立方水可养殖鲈鱼50公斤,产能大大增加。”该种植基地负责人王维军告诉记者,“一水双收”让农民感叹“老营生也能蹚出刨金的新路子”。

   在宁夏,科技创新带来生产方式变革,加速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占全区工业增加值60%以上的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赋能、低碳改造等,效率和产能均得到较大提升。

   其中,宁夏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产能占全国一半,煤制油产量连续3年超过400万吨;全国首套单体规模最大的100万吨烯烃等项目投产达效,煤制烯烃产能占全国的1/5;建成全国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1.2万吨对位芳纶等项目,氨纶产能15万吨,芳纶产能居全国第一。

  立足本土向“新”求“质”

   贺兰山下的石嘴山市高新区,宁夏钜晶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晶体材料联合研发基地内,一根直径100毫米、长度700毫米的单晶铜棒“新鲜出炉”。“相比过去的多晶铜,单晶铜棒内部没有晶界,导电率更高、信息传输损耗更小,马上就进入批量生产!”企业负责人张学锋兴奋不已。

   大尺寸晶体材料是目前制作射频芯片的唯一材料,世界上达到产业化水平的国家少之又少。该公司突破了大尺寸、超薄钽酸锂晶片的黑化关键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低温漂、高机电耦合系数钽酸锂晶片。“未来随着5G、6G的研发推广和落地,钽酸锂晶片的需求量将成倍增长,前景很好!”张学锋说。

   不靠煤,发展靠什么?前些年,作为宁夏的老工业基地,石嘴山一直在探索。而宁夏钜晶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就是“煤城”向“新”而行的最好诠释。

   目前,石嘴山市新型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光伏材料、锂电池材料、高分子材料、稀有金属材料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高地,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领军国内钽铌铍产业,位居世界钽业三强,钽丝、钽粉产量分别占世界市场的60%、30%;碳化硅、煤基活性炭、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产能分别占全国的30%、60%和30%;双氰胺产能占世界总产量85%。

   “新”字号,不止于新型材料。今年3月,宁夏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到中东部省区调研学习,形成的《宁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中,这些关键词成了焦点:清洁能源、新型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氢能和新型储能……

   “这是结合宁夏当前的优势基础和发展条件,建议重点培育和布局的产业。”马术梅告诉记者,向“新”求“质”,并不是只瞄准科技创新而忽视自身实际全域铺开,而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宁夏“水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赛道、新动能。

   什么是具有宁夏特色的“金娃娃”?潜力就在占宁夏工业总产值超40%的“六新”产业。

   2023年,宁夏新材料和清洁能源产业带动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6%。宁夏建成和在建数据中心15个,标准机架数量从2021年底的3.1万架增长到7.6万架,上架率达到77.5%;宁夏算力质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未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和布局新质生产力?“宁夏将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进一步聚焦重点,精耕细作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数字信息等特色产业,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何立颖说。

  聚才宁夏各展“绝活儿”

   新质的产业,总要有创新的“绝活儿”。

   夏日午后,位于银川经开区轴承小镇的六盘山实验室临时办公室静悄悄的,如果不是有节奏的键盘声和电脑屏幕上不断变换的图像模型,很难想象这里正在进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

   “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把复杂的控制路径转化成可灵活重构的组织形态,实现大规模制造环境中生产效率最高、产品质量最好、能耗最小、成本最低,软件开发预计10月份完成,明年进入中试,目前国内该领域还没有同类系统投入产业应用。”六盘山实验室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彦梅告诉记者。

   科创平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摇篮”。宁夏聚焦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特色优势产业,分别领衔建设六盘山、贺兰山两家自治区实验室,集聚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组织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目前我们已经确认立项了23个年度基础科研项目,并遴选出5项技术立意新、发展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重点项目,预计年内将诞生38项创新成果。”李彦梅说。

   在宁夏,科创载体正相继涌现。目前,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50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区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家,自治区高新区9家、农高区3家、农业科技园区5家,培育建设科技“双创”载体127家,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300家。

   宁夏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马小明告诉记者,这几年,不少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国能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成果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宁夏大学参与首次发现的作物主效耐碱基因入选2023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共享集团研发的全球最大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荣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

   从“0”到“1”的关键一步,离不开“新质人才”。最近,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供热有限公司,随着智慧供热项目进入紧张的方案论证和设计阶段,该项目主要参与者、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交叉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钟崴当起了“空中飞人”。

   “我们专门围绕这个项目组建了科技服务团队,我的博士生蔡晨钰的专业实践基地就设在企业,希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科研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钟崴是今年6月份银川市选聘的“周末工程师”,他告诉记者,一起拿到企业聘书的还有1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人才,大家主要利用周末、节假日或线上等方式指导本地企业开展科研攻关。

   答好创新这张卷,宁夏下足了引才育才功夫。“才聚宁夏1134行动”实施以来,累计遴选培养杰出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2400多名,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培育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58个,全职和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65个;选聘150名院士、579名知名专家成为“自治区特聘专家”,邀请200余名院士专家开展“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

   科创星空越来越璀璨,助推着宁夏新质生产力的“脊梁”更加坚挺、经济“肌体”越发强健。

   (记者 张文攀 闫 磊)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