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09:51:40 来源: sp20241205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魏玉坤 魏弘毅)正月初一,大江南北年味浓浓,春意盎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各地各部门今年发展规划,结合开年一线采访调研,我们对中国经济新春“账面”有了新认识。
“账面”更稳:在扩大内需中巩固恢复向好基础
浙江杭州,西湖边上的钱王祠内,一场别具特色的迎春花展吸引了诸多游客驻足。
记者随着人流走进钱王祠大门,红红火火的“绸带”萦绕着“福临门”,满是喜气洋洋。红梅、蜡梅、洋水仙花团锦簇,殿前广场装扮得很是靓丽。“今年比较有特色的是把西湖睡莲放在了室内展览,让市民游客能在春节期间看到西湖的夏日美景。”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沙姝慧说。
时隔多年,西湖迎春花展再度开启。当地创新推出古筝、竹笛、琵琶演奏和剪纸、糖画等表演节目,赢得观众连连鼓掌叫好。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经济“账面”的底色。
开年以来,从“尔滨”到“山河四省”,从网友自发“监工”到文旅部门在线“听劝”,各地频出实招,努力做大做强文旅消费,巩固消费恢复向好基础。
记者梳理近期各地陆续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一系列扩消费的支持政策让人印象深刻:福建将大力发展体验服务、共享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山西将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海南提出线上线下联动,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
新的一年,中央各有关部门也在发力,为消费“加薪添火”: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进一步改善消费设施;财政部明确,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商务部明确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
“商务部将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全年举办4大主题活动,开展12场重点活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
消费“马车”加速跑的同时,有效益的投资也在持续发力。
1月2日,江苏举行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一季度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710个;1月11日,四川举行全省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共推进项目2217个;1月30日,北京发布“3个100”市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
多地水电站、公路、输变电工程等涉及基础设施、民生补短板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贵州、浙江等地的智算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基建项目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人士文章指出,2024年初中国启动的地方投资项目具有“明显的科学色彩”,显示出“攀升价值链和发展新增长引擎的雄心。”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各方积极落实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一重大部署,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1月份,作为经济重要先行指标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结束连续3个月下降势头,升至49.2%,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等同步回升。
一些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消费回升带来的机遇,中国仍是跨国公司的重要市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将推动全球贸易复苏,助推世界经济增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
“账面”更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增强发展新动能
自1月份开启商业航行之后,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圈粉不停步,春节班期早已售罄。2月14日,近8000名旅客将乘坐“爱达·魔都号”入出境,体验别样海上中国年。
拔节生长、攀高逐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系列政策部署正在陆续出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经济新春“账面”更新。
新能源汽车是重庆产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重庆将进一步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我们将出台实施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网融合、车路云一体化等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500亿元、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说。
广东将新推动9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培育超过25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宁夏将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辽宁将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家……
记者采访发现,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难题,各地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纷纷明确今年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路线图和任务书,既要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除“旧”,也要新建高技术企业、上云企业立“新”。
全面布局未来产业也被提上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今年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比如在重点领域再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等。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在大市场里做好创新的大文章,诸多企业也在求新求变、逆境突围。
机械臂配合工人完成贴片、锡膏检测等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主板组装流程——这是记者近日在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笔记本电脑自动化智能生产线看到的一幕。
“这条刚投产的笔记本生产线应用了5G网络、边缘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自动化率超过60%,每9秒便下线一台笔记本,预计年产量超过300万台。”天津创新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郑爱明说。
黑龙江提出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江西将实施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研究项目、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江苏明确深化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行动等重点工作……
从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层面的有形与无形障碍,到促进人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各方将点燃更多政策“引擎”,助力经营主体,提振发展信心。
“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活力将不断释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
“账面”更实:在解难题补短板中增进民生福祉
预计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1月下旬至4月上旬,2024年春风行动将在全国举行,促进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组织企业招聘用工等服务。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的生计,是最基本的民生。当前,随着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社会预期偏弱,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做大就业“蓄水池”,列入很多地方今年的工作重点。如山东将实施“社区微业”行动,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宁夏将持续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带动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以上。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再增21万人。
前不久,在江苏南京市今年首场招聘会上,软件工程师、财务会计、客户经理等近600个岗位,吸引了不少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以及2024届毕业生。
“1月份我们共安排了161场招聘活动。”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万金海说,接下来还将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
一些地方正在发力破解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今年吉林提出实施“想就业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务创新提升工程,预计征集推送岗位40万个(次),并建成规范性实体零工市场50个,努力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我们将采取拓展就业岗位、构建衔接校内外的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脱贫人口、大龄农村劳动力的帮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
“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
2024年,将继续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3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的优惠政策,部分群众的税收负担有望进一步减低。
山东将新增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30家、家庭养老床位1万张,天津将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机构10家,辽宁将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福建将新建示范性长者食堂400个;
江西将资助新生儿免费参加基本医保,上海将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7000个社区托育托额,黑龙江明确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总数将增至11.7万个……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顺应百姓期盼,让民生跟着“民声”走,今年的民生答卷将更有温度更有分量。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