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8:52:41 来源: sp20241205
央视网消息:阳春三月,春光暖。3月16日的《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消费市场、民航运输、国家级新区建设、重点项目等方面的新进展、新动态,同时结合近期其他领域传递的利好消息,彰显了中国经济有实力、有底气、有优势,更有持续释放的发展潜力。人勤春来早,各行各业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把发展潜力转变为发展实力,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打好政策“组合拳” 促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我国出台行动计划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
记者3月16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近日发布,从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明确了今后3年集中推进的重点任务。国家级新区目前全国共19个,包括上海浦东、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等。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实施方案》提出系列目标: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本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4.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8%以上;到2035年,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为确保目标实现,《实施方案》从构建智能舒适的绿色建筑示范、建设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示范、打造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示范、建立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示范、构筑清新美丽的绿色生态示范、树立低碳环保的绿色文化示范、加强组织实施等七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任务。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目标引领,《实施方案》在示范区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设置了2025年绿色产业增加值比重、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比重、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等18项量化指标,释放了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强信号。
民政部公布《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由民政部制定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公布,该《办法》规定了地名方案的编制内容、组织实施和变更程序,明确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应当通过国家地名信息库提交相关材料并向社会公告,《办法》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外汇市场运行向好 跨境资金流动趋稳】
国家外汇管理局3月15日公布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情况。最新数据显示,2月,我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顺差121亿美元,环比增加66亿美元。外汇市场运行稳中向好,跨境资金流动更趋稳定,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货物贸易和证券投资项下资金净流入保持较高规模。在经济基本面以及政策面、市场面等有利因素支撑下,未来我国外汇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以旧换新、优化支付环境 中国消费市场释放巨大潜力】
消费品以旧换新换出市场新机遇
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人选择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日益完善的政策体系不仅让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也激活了新的消费潜力。
最近,家住上海的周辉想把家里不常用的消毒柜更换成洗碗机。在手机上下单预约好时间没多久,家电销售人员就上门服务了。旧家电拆走的同时安装调试好新家电,这让周辉觉得很是方便。
今年以来,国家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在北京海淀,居民可以把大件废旧家具投放到社区附近专门设置的中转站,之后由政府集中运送到分拣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和循环利用。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涉及床垫、沙发、智能马桶等家居以旧换新服务热度明显上涨,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以旧换新政策也给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在山东青岛这家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刚刚投产的两条智能冰箱拆解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厂通过废旧家电回收拆解每年可回收的钢铁超过2万吨,能用来再制造约100万台小型家电压缩机。
截至目前,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已超过30亿台。每年有1亿至1.2亿台废旧家电被淘汰。2023年,全国废旧家电回收总量达450万吨,而据研究测算,每回收1吨废旧家电,拆解出的再生资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4.7吨。随着国家今年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的启动,推动汽车、家电等产品的更新换代,预计将释放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随着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制造循环利用产供销、上下游协同联动、综合施策,将有更多消费者和全社会从中受益。
中国银联将投入30亿元优化线下支付受理环境
3月15日,中国银联在上海正式发布优化支付服务“锦绣行动2024”,推出多项举措,推动支付服务尽快取得实质性优化与改善。
此次行动中,中国银联将投入30亿元用于重点城市、重点场景的受理终端改造等,同时撬动支付行业各方共同投入资源,将覆盖全国41个重点城市、8大类26个高频支付场景,通过提供刷卡、扫码、手机Pay、ATM取现等综合支付解决方案,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当天,中国银联还发布29项业务成果,涵盖境外发卡、电子钱包和境内受理等多个领域。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胡浩中称:“一方面加大银行卡的受理环境改造、标识张贴,包括我们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推广。同时,我们也联合产业各方的共同资源,推动支付的便利性和包容性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春潮涌” 起步发展“势如虹”】
重庆:渝湘高铁控制性工程楠竹山隧道贯通
3月16日,全长10794米的渝湘高铁控制性工程——楠竹山隧道顺利贯通。
楠竹山隧道位于南川区楠竹山镇,隧道穿越金佛山脉喀斯特地质断裂带,溶洞群和滑坡体密布,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国内罕见。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是国家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显著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快捷联系,实现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1小时高铁联系,对重庆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沿线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甬舟铁路富翅门公铁两用大桥正式开工
甬舟铁路富翅门公铁两用大桥3月16日正式开工。全长约76.4公里的甬舟铁路连接浙江宁波与舟山,预计2028年具备通车条件,届时,长三角目前唯一不通铁路的地级市舟山将加入全国铁路网。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开工
3月15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开工,包括居民住房、基础设施、产业振兴、防灾减灾等方面。灾后重建项目共374项,计划总投资174.8亿元,2026年将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总体规模创新高 “流动的中国”活力澎湃动能足】
2月我国民航运输生产规模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中国民航局了解到,2月,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6.8%,行业运输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
2024年民航运输生产开局良好。数据显示,2月,国内市场运输规模同比增长30.5%;国际市场运输规模同比增长108.6%,首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增速较1月提高12.1个百分点。
客运方面,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6247.8万人次,同比增长44.6%,日均完成215.4万人次。其中,国内客运规模同比增长35.5%;国际客运规模同比增长593.4%。客运飞机日利用率达到9.8小时,正班客座率达85%,环比提高5.4个百分点。
货运方面,2月,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54.6万吨,同比增长20.8%。其中,国内、国际货运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0.5%、21.3%。1—2月货邮运输量达到历年开年前两月最高值。
广西:首趟硫酸罐式集装箱班列开出
3月15日,装载着1200吨硫酸的罐式集装箱班列从广西防城港站开出,驶向云南昆明中谊村站,这也是我国首趟硫酸罐式集装箱班列。铁路部门首次启用了最新研发的20英尺35吨硫酸罐式集装箱,能有效防止硫酸外溢,同时可适配多种运输方式,减少物流成本,降低运输风险。此前,防城港硫酸生产企业主要通过汽车运输硫酸销往外地。
呼和浩特与乌兰巴托间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恢复开行
3月15日,随着4652次列车从呼和浩特站驶出开往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两地之间的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恢复运行,列车分别于每周一和周五在呼和浩特与乌兰巴托间双向对开。
【不误农时不误春 春耕备耕正当时】
宁夏平罗: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紧施工
这几天,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5.4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为接下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奠定基础。
在宁夏平罗县高标准农田的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目前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70%以上。
平罗县位于宁夏北部地区的黄河沿岸,因地下水位较浅,土地盐碱化严重,当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推行“管道输水+暗管排水”模式来提高耕地质量。
据记者了解,该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于4月底全部完工。
广西:春耕备耕正当时 不误农时不误春
当前,广西正在开展水稻生产春耕备耕。各地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农资保障、技术指导,确保春耕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这两天,在广西平南的一处绿色高效示范基地,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绿色的秧苗被整齐地排列在稻田里。当地推广水稻精量直播技术、无人机直播技术,每亩节本增效110元。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技术和装备优势,有序开展水稻生产春耕备耕。
目前,广西已有75万台农机完成维修、保养,已经培训机手和修理工3.49万人次,预计投入春季农业生产农机具数量将超170万台。同时,推动春耕生产物资加快进村入店到户,动员全区农资供销批发企业做好春耕物资提早储备。截至目前,广西春耕已备早稻种子1946.65万公斤,占总用量的87.68%,春玉米杂交种子859.66万公斤,占总用量的90.40%。已备氮、磷、钾肥231.74万吨、农药2.05万吨、农膜1.77万吨,种子和农用物资储备均超八成,春耕物资储备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重庆彭水:优良品种助春耕 积极做好农资保障
在重庆彭水,当地积极做好农资保障,从多渠道引进优良品种,并把种子送到家门口,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在彭水县鹿鸣乡英雄村,村民周林璐专门来到村委会领取玉米种,她告诉记者,这是由当地农业部门引进发放的优良品牌,不但品质好、产量高,而且价格还便宜。
据了解,今年,彭水县农业农村部门根据不同乡镇海拔和气候特点,准备了玉米、水稻“两杂”良种300多吨。
除了由相关部门引进良种外,不少种植户也会自行前往相关门店或线上购买农资,那么,如何确保种子的质量以及真伪呢?当地的农技人员也给大家支了招。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彭水县还开展了2024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活动,对农资市场、种植基地进行执法检查以及普法宣传,确保种植户能买到优质农资产品,护航春耕生产。
【同心协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甘肃今年计划治理超285万亩沙化土地
进入三月中旬,甘肃大部分地区气温陆续升高,河西走廊沿沙漠地区陆续开展压沙造林,今年全年,甘肃计划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85万亩以上。
这几天,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组织118个单位、6817名干部职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开沟铺草,开展2024年春季义务压沙活动。武威市凉州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每年春种前、秋收后,当地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及志愿者进行义务压沙。
压沙志愿者兰茵茵称:“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行动者,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更加宜居、更加美丽。”
除此以外,当地还探索应用手扶式沙障机,推广板上发电、板下造林的新模式,迄今为止,已完成光伏治沙7.26万亩。甘肃省今年计划造林260万亩以上,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85万亩以上。
甘肃阿克塞:航拍记录藏野驴季节性转场
近日,记者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偶遇一群正在转场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藏野驴。每年春季,野驴群从哈尔腾平坦地带向山地转场。据了解,藏野驴是奇蹄目动物,通常生活在海拔4000米至5500米的高寒荒漠环境中。在我国,藏野驴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等地。
北京:白尾海雕飞抵平谷 栖息觅食憨态可掬
最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陆续飞抵北京市平谷区大型开放水域。这段时间,监测员共观测到九只白尾海雕。白尾海雕又称白尾雕、芝麻雕,常栖息于近水而开阔的湖泊、沼泽等地。随着平谷区近年来对白尾海雕的科学记录,野生动物保护人员更好地制定了栖息地保护计划,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安全。
西藏聂荣: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活动画面
日前,记者从西藏那曲市聂荣县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当地在回收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聂荣县境内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了6只雪豹活动的画面。截至目前,此次调查已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