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0:12:20 来源: sp20241205
第72集团军“四会”教练员比武的通知下发后,某旅教导队王队长有些兴奋。这次比武不同于以往,各旅至少要派出一名义务兵参加。王队长找到上等兵刘国夫:“一展身手的机会来了!”
20岁出头的刘国夫曾被评为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手持多个创新奖项,并获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入伍后,他在训练任务中很快崭露头角。
近些年,一大批学历较高、素质全面的优秀青年投身军营。如何对接这些优秀青年,让义务兵群体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这是基层部队面对的一个课题。
透视第72集团军某旅一些义务兵教练员的成长经历,我们感受到义务兵群体对于自身进步的热切追求,观察到各级对于培养义务兵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第72集团军某旅上等兵刘国夫(左三)正在向战友讲授无人机飞行课程。湛泽帅 摄
军营正迎来越来越多拥有专业技能的义务兵
伴随着旋翼的嗡鸣,无人机瞬时腾空而起。
在第72集团军“四会”教练员比武场上,某旅上等兵刘国夫边讲解边实操。他操控的无人机快速飞行,躲避了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障碍物,精准击中高速移动的靶标。
整个过程只持续了8秒。“砰”的一声,当考官听到靶标的爆裂声时,眼前甚至还浮现着无人机飞行的影子。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一名考官不由自主地站起来鼓掌。刘国夫的成绩单上,清晰地写着“飞行平稳、技能娴熟、紧贴实战”几句评语。
除了无人机实操教学,刘国夫还在教案编写、理论授课、体能考核等方面的比拼中,表现出色。
比武结束后,刘国夫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他所展示的《小型无人机实战应用》课程也被集团军收录为精品课。
刘国夫的突出表现让部队领导注意到,军营正迎来越来越多拥有专业技能的义务兵。从该旅的统计数据看,近3成义务兵拥有某方面专业特长,其中不少人经由实践锻炼成长为专业岗位教练员,并取得一定教学成果。
上等兵彭阳华的大学专业为建筑学,前段时间,他向战友们讲授了建筑制图相关课程,几笔简单线条快速描绘建筑物的技能,很快被大家应用于某课目训练。
军事体育课堂上,曾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上等兵曾国涛,向大家普及跑步方法和技巧。经过他的培训,一名老班长的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比以往提升不少。
义务兵在军营大显身手的背后,是时代列车的高速前进。
2008年,孙仲国胸前戴着大红花,在赶往部队的火车上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10多年过去,已是一级上士的他坦言,曾经的自己更像是一张白纸,每天想的都是怎么跟着老班长们把专业学好。成为底盘技师兼驾驶专业教练员,他花了整整7年时间。
2015年,余国梁从大山里一路奔赴军营。2020年,当兵的第5个年头,他才开始站上教练员的舞台。去年,他第3次参加集团军“四会”教练员比武,终于跻身“优秀”行列。
2022年,在地方院校教授无人机课程的刘国夫走入军营。他穿上了期盼已久的迷彩服,着手研究军用无人飞行器。因为具备扎实的基础功底,不到1年的时间,他便佩戴上了优秀“四会”教练员的红绶带。
从不同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感受到时代气流带来的巨大升力——
教育进步培养出多元的能力,社会发展激发更多创新的思维。许多义务兵在步入军营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思维深度。来到部队后,他们能够越来越快地乘风而起,加速奋飞。
一份“教练员培养方案”带来的改变
加速奋飞需要有力的臂膀。如何让新兵们在军营稳步成长,始终是该旅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回忆自己过往的经历,二级上士余国梁坦陈,连长和指导员对于他的成长路径有过分歧。余国梁颇有语言天赋,新兵时期,指导员建议他朝着理论教员的方向发展,连长则认为他勤奋好学,将来能在专业研究上有所建树。
未来何去何从,那时的余国梁也感到有些困惑。直到他所承担的一次全旅课目示范任务圆满完成,成为专业领域教练员的目标才在他心中扎根。
中士张自友曾学习体育专业,入伍后很快取得全旅3公里武装越野第一的好成绩。连长看中了他的专业才华,培养他担任军事体育专业教练员。然而在教学岗位投入的大量时间非但没有使他变得更优秀,反而导致他另外一些课目成绩下滑。张自友的教练员之路只得遗憾暂停。
实际上,让表现优秀的义务兵挑起专业技能教学的担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该旅领导意识到,被动等待义务兵自己成才不可取,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样不可取。为了给年轻战士“添翼”,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翅”,该旅探索形成了一份义务兵担纲教练员的人才培养方案,助力优秀的义务兵在合适的时机起飞,进而飞得高、飞得远。
该方案涵盖了“申请条件”“培养措施”“考评办法”等方面。根据方案,体能和专业技能达到良好以上水平,拥有某方面技能且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义务兵,可申请成为预备教练员,之后经由相关培训、考核,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医学专业毕业的上等兵沈宇恒是该方案的受益者。手持相关医学资格证书的他,常向战友们科普医学常识。连长曾尝试让沈宇恒讲授战伤救护课程,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经验,且自身所学与该课目契合度不高,授课结果并不理想。
了解到该人才培养方案后,连长鼓励沈宇恒递交了申请表。很快,沈宇恒被定为卫勤专业预备教练员,并得到旅队为他量身订做的成长计划。
“具备专业医学知识,但和部队卫勤专业结合不紧密,创新能力有所欠缺……”成长计划系统分析了沈宇恒的优劣势,并提出“3个培养周期”的针对性提升方案,以及“初步具备2个课目以上教学组训能力”的成长目标。
起初,沈宇恒与卫生排班长结成帮扶对子,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夯实战伤救护等技能基础。之后,沈宇恒被派往院校继续进修卫勤相关专业。从院校结业后,他又被派到教导队进一步集训,学习教案编写、课堂设计、语言表达等技能。
沈宇恒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着,并迎来了最终的“大考”。专业理论、技能实操、授课教学……多方面的考核中,沈宇恒都有精彩的表现。“随机微课”环节,他为大家讲解了气胸的发病过程和紧急治疗方法,现场掌声连连。
不到半年时间,沈宇恒完成了由“会”到“精”的转变,个人素质全面提升。前段日子,他拿到了“卫勤专业教练员”资格证。手捧证书的那一刻,沈宇恒觉得曾经略显稚嫩的自己,换羽新生了。
相比沈宇恒,上等兵任豪的成长之路有些曲折。大学时期,他就考取了“游泳教练资格证”。但身为炮手,他的射击专业成绩始终在及格线徘徊。
旅队注意到任豪具备发展潜力,专门制订方案为他补足短板。在组织的精心培育下,如今任豪已是军事体育专业教练员,负责3个课目的教学任务。在他的教学指导下,其所在连队“武装泅渡”课目优良率大幅提升。
诚然,并不是每一名义务兵都带着特长入伍。刚下连时,上等兵陈匀臣并无特长优势,细心严谨的他一直跟着老班长学习驾驶技能。如今经由培养锻炼,他已成长为驾驶专业教练员。
方案实施以来,该旅共筛选28名义务兵担任预备教练员,目前已有15名经过培养后顺利走上教练员岗位。
“就像每一滴露珠都能折射属于自己的光芒,每一名战士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质。”该旅领导表示,发现并放大他们的优势,是各级鼓励和培养更多义务兵当教练员的初衷。
新兵与老兵携手,不断激励着彼此的成长
2012年,江滕蛟怀着成为“许三多”的梦想,走进部队。
他说,《士兵突击》里有一句他最喜欢的台词——“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在战友眼里,已是二级上士的江滕蛟事事拼搏,认真得甚至略显执拗。
从一名普通战斗员,到被评为全营侦察专业的“金牌教练员”,江滕蛟“做到”的时候,已经是入伍7年后。
而中士文敬走入教练员行列只用了2年。2020年来到军营的文敬,在2021年底便凭借出色的集训成绩,代表旅队参加集团军狙击手比武,并一举夺魁。2022年,当连长宣布文敬担任狙击专业教练员时,江滕蛟脸上瞬间流露出错愕的表情,时至今日,他仍能回忆起自己当时不解的心情。
一直以来,江滕蛟都相信,唯有时间的积累能带来成果。而那时,他觉得文敬成为教练员的速度太快了。“技能过硬不代表能够承担教学任务。”江滕蛟多次找到连长,希望组织能对文敬的任命再做考虑。
实际上,不仅是江滕蛟,不少战友对文敬当教练员这件事也充满疑问。很长一段时间,文敬被“小教练”的称呼困扰着。20多岁的文敬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小。可他知道,战友们喊他“小教练”,不仅是因为他年纪轻。一个“小”字,隐约透露着大家对他专业技能和教学技巧的怀疑。
“文敬的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很有潜力。”连长并没有改变决定,反而让江滕蛟和文敬结成了帮扶对子,希望他们能互帮互助,都有所改变。
自己要改变什么,江滕蛟还不清楚,但他准备给文敬提些建议。“干教练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江滕蛟主动把自己那本翻得卷边的《教学日记》拿给了文敬。
对于老班长的指导,文敬很珍惜。深夜,学习室的角落里,两人时常围绕专业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在江滕蛟的启发下,文敬自制便携式教具,让瞄准景况从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他同时将呼吸与瞄准点相对位置的变化曲线绘制在坐标系中,通过更加直观的图像,解决部分官兵呼吸节奏的问题。
慢慢地,文敬将许多狙击专业的全新理念和独到见解融入教学之中,并取得可喜成果。除了年轻战士,越来越多的班长骨干也开始主动向文敬请教专业问题,战友们对他的称呼也从“小教练”变为了“文师傅”。
从教学一种枪型到所有枪型,从为连队战士组训到为全旅狙击手授课,又是2年的时间,文敬有了很大改变。
改变,也悄然发生在江滕蛟身上。某新型装备列装后,相应组建的新班组急需一个素质过硬有干劲的班长带领大家冲锋。很想走上新岗位的江滕蛟有些犹豫:“教材和经验几乎都是空白的,对于未知,我内心难免恐慌。”
“江班长,军旅生涯是没有边界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勇敢地求索,不断打破圈在内心的‘围墙’。”在文敬的鼓励下,江滕蛟主动向上级申请扛起了这个担子。之后的时间里,他带领新班组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2年前,如果有人问我文敬当教练员行不行,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可现在,我会坚定地说行!除了文敬,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优秀的义务兵,他们的才华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江滕蛟说。不同的答案背后,是一名义务兵从被质疑到被肯定、从尝试起飞到加速翱翔的成长过程。
新兵与老兵携手,不断激励着彼此的成长。
江滕蛟学习到了“快”。这种“快”已不是此前他所以为的冒进和浮躁,而是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尝试、勇于展现、追求创新的特质愈发成为义务兵群体的共性,这也是他们成长进步的有力引擎。江滕蛟说:“文敬像一辆战车,油箱里总是‘能量满满’,还一直为我‘加油’。”
文敬则体会到了“慢”。这种“慢”并不是止步不前或犹豫不决,而是对本领的积淀和对理想的坚持。“江班长的执着和顽强一直影响着我。”文敬感叹,“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保持韧性和定力,让心中的信念始终指引着自己砥砺奋进。”
一个人可以飞很快,一群人才能飞更远。在快与慢的辩证法中,更多的“江滕蛟和文敬”正在快速成长。(杨茂生 高鹏 肖雨轩 童祖静)
(责编:陈羽、刘圆圆)